0  406306  406314  406320  406324  406330  406332  406336  406342  406344  406350  406356  406360  406362  406366  406372  406374  406380  406384  406386  406390  406392  406396  406398  406400  406401  406402  406404  406405  406406  406408  406410  406414  406416  406420  406422  406426  406432  406434  406440  406444  406446  406450  406456  406462  406464  406470  406474  406476  406482  406486  406492  406500  447090 

(二)实验探究、抓住特性

1、 重力和重心

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重心(略)

重心的位置有关因素:质量分布、形状,重心的位置可在物体上,也可不在物体上。

探究实验:“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

“奔马的平衡”

形变和弹力

A、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产生过程:

相互接触的二个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对要恢复原来的状态,对使它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产生条件:接触、形变

注意: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弹力的作用都要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注:A、接触不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一定接触,弹力的数目<=接触点的数目

产生原因:形变

B、演示实验:显示微小形变(附:教学录像片段Ⅱ。

C、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和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D、自主活动:

判断正误

(1)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2)一个物体受到的各力中有弹力,那么此物体一定和其它物体接触

(3)物体A对B有弹力,是由于B发生了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5)电线吊电灯静止,电灯使电线的形变向下

(6)没有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是不可能的

(7)弹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8)弹力的方向和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画出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E、拓展联想:

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      F = kx

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弹力。x为弹簧的形变量(弹簧伸长的长度、缩短的长度、弹簧的长度、弹簧的原长、自然长度)注意:仅适用于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一般物体的弹力和形变成正变关系.

2、 摩擦力

什么是摩擦力?它有哪几类?(略)

试题详情

(一)借境激疑、提出问题

1、播放“攀岩”录像  分析此情景中人的受力情况,“大家谈”-─生活中常见的力举隅: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磁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2、引出问题

常见的力可以怎么分类?各有什么特性?什么是力?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力”的认识?

从力的性质来看,力学中经常遇到的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将在电磁学部分讨论),

3、力的基本认识

①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效果可以从被作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变化来判断。

DIS定量实验:

让我们用力传感器与计算机系统相连,显示出力的图像。看一看,力之间的关系,力的大小变化是怎样反映在图线上的?②力的图示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自主活动:请用力的图示表示足球受到水平方向67N的作用力。

③力的种类

各种力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分类。一种是根据力的性质来分类的,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等;另一种是根据力的效果来分类的,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实际上都是弹力,只是效果不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例如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力,又要效果是加速物体运动的,就可以称它为动力;效果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就可以称它为阻力。

下面几节就分别介绍这三种力。

试题详情

2、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借境激疑、提出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引起兴趣,复习已有的关于力的基础知识。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抓住特性  通过力传感器感受力的DIS实验及“钢丝上放瓶子”等小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微小形变实验确认弹性形变,进而建立弹力的概念。

第三环节,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通过吊装船艏、撑杆跳、画弹力作用点及方向、分析自行车中的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详情

2、教学流程图说明及主要环节

情景Ⅰ  录像,大家谈

播放“攀岩”录像,分析此情景中人的受力情况,以“大家谈”的形式讨论、交流常见力举隅,打开思路,增加自主体验,为进一步概括力的特性、力的分类铺设台阶。

问题Ⅰ  设问1,

通过设问1“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常见的力举隅,谈谈你对力的特性的认识”,设问2“力可以怎样分类?”归纳得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力。

活动Ⅰ  DIS实验演示

通过DIS实验,体验力的大小,增加对力的基本概念、特性的理解。

活动Ⅱ  学生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实验“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奔马的平衡”,加强对不规则物体重心位置的认识。

活动Ⅲ  分析解释

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活动Ⅳ  自制模型

通过自行车模型,探究自行车的坐垫弹簧、减小与增大摩擦的应用。活动Ⅳ 通过自行车模型,探究自行车的坐垫弹簧、减小与增大摩擦的应用。

试题详情

1、 教学流程图

 

试题详情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活中常见的力、形变、弹力等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探究小实验、DIS实验、PPT演示和实例分析为基础,以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用力传感器探测力的大小的DIS实验、“钢丝上放瓶子”等小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认识弹性形变,进而认识弹力及其特点;通过实例情景的讨论,初步学会物体仅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受力分析。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方法是:通过对实例分析、讨论认识力的矢量性;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认识弹性形变,在此基础上建立弹力的概念,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认识弹力的特点,初步学会判断弹力的作用点及方向。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方法是:通过小实验和对实例分析、讨论,明确弹力是接触力,两物体的接触点就是弹力的作用点,而弹力的方向就是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通过“自主活动”当堂训练,当堂巩固。

本设计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DIS实验和实例分析、讨论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力,即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中重力已在初中学过,摩擦力《课标》不作要求,因此本设计安排的重点是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对重力、重心等概念,主要是复习,并强调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位置;而对摩擦力仅作常识性的介绍。

试题详情

4、自制PPT幻灯片。

试题详情

3、探究重心的位置实验: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钢丝、瓶子、木块、雨伞等)。

试题详情

2、演示实验器材: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圆形墨水瓶、细管、塞子、标尺)。

试题详情

1、学生实验器材(每两人一套)::DIS实验仪器(数据采集器、力传感器与计算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