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探究、抓住特性
1、 重力和重心
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重心(略)
重心的位置有关因素:质量分布、形状,重心的位置可在物体上,也可不在物体上。
探究实验:“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
“奔马的平衡”
形变和弹力
A、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产生过程:
相互接触的二个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对要恢复原来的状态,对使它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产生条件:接触、形变
注意: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弹力的作用都要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注:A、接触不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一定接触,弹力的数目<=接触点的数目
产生原因:形变
B、演示实验:显示微小形变(附:教学录像片段Ⅱ。
C、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和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D、自主活动:
判断正误
(1)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2)一个物体受到的各力中有弹力,那么此物体一定和其它物体接触
(3)物体A对B有弹力,是由于B发生了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5)电线吊电灯静止,电灯使电线的形变向下
(6)没有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是不可能的
(7)弹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8)弹力的方向和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画出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E、拓展联想:
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 F = kx
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弹力。x为弹簧的形变量(弹簧伸长的长度、缩短的长度、弹簧的长度、弹簧的原长、自然长度)注意:仅适用于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一般物体的弹力和形变成正变关系.
2、 摩擦力
什么是摩擦力?它有哪几类?(略)
(一)借境激疑、提出问题
1、播放“攀岩”录像 分析此情景中人的受力情况,“大家谈”-─生活中常见的力举隅: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磁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2、引出问题
常见的力可以怎么分类?各有什么特性?什么是力?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力”的认识?
从力的性质来看,力学中经常遇到的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将在电磁学部分讨论),
3、力的基本认识
①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效果可以从被作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变化来判断。
DIS定量实验:
让我们用力传感器与计算机系统相连,显示出力的图像。看一看,力之间的关系,力的大小变化是怎样反映在图线上的?②力的图示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自主活动:请用力的图示表示足球受到水平方向67N的作用力。
③力的种类
各种力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分类。一种是根据力的性质来分类的,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等;另一种是根据力的效果来分类的,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实际上都是弹力,只是效果不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例如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力,又要效果是加速物体运动的,就可以称它为动力;效果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就可以称它为阻力。
下面几节就分别介绍这三种力。
2、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借境激疑、提出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引起兴趣,复习已有的关于力的基础知识。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抓住特性 通过力传感器感受力的DIS实验及“钢丝上放瓶子”等小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微小形变实验确认弹性形变,进而建立弹力的概念。
第三环节,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通过吊装船艏、撑杆跳、画弹力作用点及方向、分析自行车中的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流程图说明及主要环节
情景Ⅰ 录像,大家谈
播放“攀岩”录像,分析此情景中人的受力情况,以“大家谈”的形式讨论、交流常见力举隅,打开思路,增加自主体验,为进一步概括力的特性、力的分类铺设台阶。
问题Ⅰ 设问1,
通过设问1“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常见的力举隅,谈谈你对力的特性的认识”,设问2“力可以怎样分类?”归纳得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力。
活动Ⅰ DIS实验演示
通过DIS实验,体验力的大小,增加对力的基本概念、特性的理解。
活动Ⅱ 学生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实验“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奔马的平衡”,加强对不规则物体重心位置的认识。
活动Ⅲ 分析解释
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活动Ⅳ 自制模型
通过自行车模型,探究自行车的坐垫弹簧、减小与增大摩擦的应用。活动Ⅳ 通过自行车模型,探究自行车的坐垫弹簧、减小与增大摩擦的应用。
1、 教学流程图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活中常见的力、形变、弹力等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探究小实验、DIS实验、PPT演示和实例分析为基础,以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用力传感器探测力的大小的DIS实验、“钢丝上放瓶子”等小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认识弹性形变,进而认识弹力及其特点;通过实例情景的讨论,初步学会物体仅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受力分析。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方法是:通过对实例分析、讨论认识力的矢量性;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认识弹性形变,在此基础上建立弹力的概念,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认识弹力的特点,初步学会判断弹力的作用点及方向。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方法是:通过小实验和对实例分析、讨论,明确弹力是接触力,两物体的接触点就是弹力的作用点,而弹力的方向就是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通过“自主活动”当堂训练,当堂巩固。
本设计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DIS实验和实例分析、讨论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力,即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中重力已在初中学过,摩擦力《课标》不作要求,因此本设计安排的重点是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对重力、重心等概念,主要是复习,并强调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位置;而对摩擦力仅作常识性的介绍。
4、自制PPT幻灯片。
3、探究重心的位置实验: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钢丝、瓶子、木块、雨伞等)。
2、演示实验器材: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圆形墨水瓶、细管、塞子、标尺)。
1、学生实验器材(每两人一套)::DIS实验仪器(数据采集器、力传感器与计算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