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6581  406589  406595  406599  406605  406607  406611  406617  406619  406625  406631  406635  406637  406641  406647  406649  406655  406659  406661  406665  406667  406671  406673  406675  406676  406677  406679  406680  406681  406683  406685  406689  406691  406695  406697  406701  406707  406709  406715  406719  406721  406725  406731  406737  406739  406745  406749  406751  406757  406761  406767  406775  447090 

2、以文而带言。也就是在解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把一些重点和难点的文言知识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来解决。例如《鸿门宴》,这是一篇传记体的文言文,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鲜明,依靠学生已有的文言基础完全可以读懂大意,所以处理本文,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来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在此过程中解决一些重点难点知识,比如“项伯数目项王”就可以在分析这一细节时理解其中的“目”字的用法和意义。当然本文的文言知识很丰富,也很重要,在分析内容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解决,我们可以用练习的的形式在进行补充。但是如果我们上来先一板一眼的解决字词的话,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耐心就会在这繁重的字词梳理中消磨殆尽,尽管文章内容很精彩,学生也会厌倦了。

试题详情

1、先言而后文。比方说,《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它选自《左传》,我们知道的《左传》文字比较难懂,和我们的语言习惯相差很远,不排除文字障碍,文章内容就很难理解,人物形象就无法把握。因此教这样的文章我们必须在第一课时扎实的解决字词和特殊用法等文言知识,让学生疏通文意,否则,人物形象的分析就无法进行。

试题详情

18.下图为“安第斯山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与图示安第斯山地段距离最近的地形区可能是                      (   )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墨西哥高原       D.拉普拉塔平原

(2)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树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C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说出图中安第斯 

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树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

(3)图中垂直自然带的界线并不与地面平行,而且缺失高山针叶林带,请分析其原因。

(4)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

答案  (1)B

(2)基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树线的高度为3 100米,雪线的高度为4 800米。山麓地带的气温为28.6°C(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C计算得出)。

(3)安第斯山脉北段东坡大多数自然带分布的上限比西坡相应自然带分布的上限高,主要原因是东坡降水条件优于西坡。东坡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比西坡低,主要原因也是东坡降水条件优于西坡,使冰雪面积分布更广。高山针叶林的分布需要特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安第斯山北段在落叶阔叶林带以上降水较少而出现了高山灌丛,不具备生长针叶林的条件,所以缺失高山针叶林带。

(4)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植物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

试题详情

17.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18分)

(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

(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

(3)实验材料:4厘米×30厘米的“竹片”(或者是         )

(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接近。

(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

(6)研究结论

①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②褶皱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                                

③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                         

答案  (3)木片、塑料泡膜或三合板(材料需要既有“塑性”又有“刚性”)

(5)  

(6)②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实不易被侵蚀   ③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

试题详情

(2009·汕头质检)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14-16题。

14.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   )

A.山东半岛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东南部     D.圭亚那高原

答案  C

15.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   )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

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答案  D

16.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   )

A.3 700米       B.4 800米      C.5 000米      D.4 680米

答案  C

试题详情

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甲处海底地形属于                               (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岭  `      D.海沟

答案  B

13.乙处洋流可能是                                  (   )

A.加那利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千岛寒流

答案  D

试题详情

(2008·上海地理)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据此回答9-11题。

9.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答案  D

10.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答案  C

11.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答案  A

试题详情

(2008·北京文综)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6-8题。

6.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 则                      (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答案  B

7.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答案  A

8.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答案  B

试题详情

(2009·威海模拟)下图是“五种外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沙尘暴、泥石流属于哪种外力作用                             (   )

A.①          B.②           C.③           D.④

5.除风化作用外,对地表地貌景观影响较大的外力作用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4.B  5.B

试题详情

3.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                   (   )

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答案  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