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7335  407343  407349  407353  407359  407361  407365  407371  407373  407379  407385  407389  407391  407395  407401  407403  407409  407413  407415  407419  407421  407425  407427  407429  407430  407431  407433  407434  407435  407437  407439  407443  407445  407449  407451  407455  407461  407463  407469  407473  407475  407479  407485  407491  407493  407499  407503  407505  407511  407515  407521  407529  447090 

45. 20世纪20年代前夕,我国民主革命发生了什么突出变化?试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发生这个变化的必然性。简述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⑴.突出变化: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⑵.必然性:  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的斗争屡遭挫折,中国革命需要寻找新的领导力量和新的指导思想;  ②.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的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斗争的方向;  ⑤.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实现了转变。 ⑶.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一).同:  ①.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相同:都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任务;  ③.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异:  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群众基础不同: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无产阶级广泛发动群众;  ④.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  ⑥.所属时代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试题详情

44.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一战期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出现的几股进步潮流。 ⑴.潮流、说明:  ①.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反对张勋复辟;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等;  ②.实业救国: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③.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把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  ④.社会主义:李大钊等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⑵.相互关系、作用方面的特点:  ①.互相促进: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新文化运动产生;民主科学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影响深远: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条件;

试题详情

43.概括说明近代前期,中外文化交流各个阶段的主要侧重点,并归纳其交流进程的主要特点。   侧重点: ⑴.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努力探求西方地理、历史知识,探求西方坚船利炮等军事技术,力求“师夷长技以制夷”,其活动主要限于著书立说; ⑵.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将林则徐、魏源等思想扩大,掀起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为核心的洋务运动,还创办文化教育,西学更大范围传入中国; ⑶.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把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议会制度、天赋人权学说等相继搬入中国,掀起改良和革命运动; ⑷.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伦理思想展开猛攻,并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引进马克思主义学说;   特点: ⑴.近代先进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探求和研究始终围绕救亡图存进行,充满爱国精神; ⑵.近代前期,中外交流始终以向西方学习为主题; ⑶从过程看,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器物到政治再到伦理文化; ⑷.在中外交流中,欧风美雨涌入,但始终未能形成比较成熟系统的文化体系。

试题详情

42. 史学界一般认为,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观点,在中国近代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中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请回答: ⑴.据他们的作用和影响说明各派的观点在中国近代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 ⑵.简要概括这一系列思想的变化给后人的深刻启示。 ⑴.各派观点作用影响代表的社会进步方向: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使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清朝军事装备的落后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威胁;   ②.洋务派:在19世纪中期推进了洋务运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维新派:在19世纪末起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④.革命派: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宣传了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合理性,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⑤.激进派: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⑵.历史启示: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探索求强救国的历史;先进的思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主流,又起了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

试题详情

41.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中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试用史实简要说明,并对向西方学习加以评价。 ①.特征: 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主要特点:   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始注意向西方学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师夷长技以自强”; 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为主要特点: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宣传西方政治制度和变法主张,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武昌起义后,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共和仍是革命派为之奋斗的目标; ⑶.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主要目标: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接受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在社会上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评价:   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反映了近代中国一些先进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完全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试题详情

40.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反封建思想主张有哪些差异?与两者相比,新文化运动中有哪些更进步的思想主张?根据当时的不同历史条件,分别指出三者在反封建方面最明显的不足。 ⑴.差异:  ①.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革命派直接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②.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但不触及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③.维新派采用和平改良的方式,自上而下进行改革;革命派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⑵.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抨击;新文化运动后期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⑶.不足之处:   维新派缺乏反封建斗争的勇气,脱离人民群众,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的偏向;

试题详情

39.简述中国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因、影响。

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⑴.原因: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⑵.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无产阶级队伍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出现,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 ⑴.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⑵.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经济基础,又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社会基础;

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和一战期间。 ⑴.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思潮的推动;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投资于新式企业; ⑵.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试题详情

38.概括指出武昌起义爆发后,到五四运动前,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特点:

(1)    中国边疆地区的上层分裂势力独立,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攫取新的侵略权益。如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英国策动西藏独立;

(2)    中国政局不稳,加紧侵略中国。如俄国强占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英国制造非法的中印东段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日本侵占山东;

(3)    对中国反动势力威胁利诱,获取新的侵略权益:如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段祺瑞同意日本在山东驻军等;

(4)    日本利用一战有利时机,打破19世纪末以来形成的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几乎独霸中国。

(5)    由以华治华到分而治之,形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划分势力范围。如扶植袁世凯;袁世凯死后,扶植各派军阀;

试题详情

37.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并制定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为什么中国还是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是如何解决军阀割据的?古代军阀割据与近代军阀割据成因有何异同?如何才能根除军阀割据?

原因: 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半封建社会分散的封建经济,是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必然导致军阀割据; ⑵.孙中山制定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⑶.孙中山颁布了《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

古代封建统治者解决军阀割据的方法:  用政治手段分散地方权力,削弱地方经济实力,加强中央集权。但没有消除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

成因的异同: 相同之处:分散的封建经济。 不同之处:近代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

根除: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根除封建经济基础,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试题详情

35.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对北洋军阀统治的认识是逐步清醒的,其斗争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⑴.运用法律手段,限制袁世凯权力:1912年颁布《临时约法》 ⑵.采用政党政治手段,进行议会斗争:1912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参加国会选举;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权力; ⑶.进行武装斗争:为了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镇压国民党,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进行武力讨袁; ⑷.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相结合: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复辟帝制的活动,大量出卖国家主权,孙中山号召人民起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掀起护国运动; ⑸.重建政权:1917年段祺瑞再次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倡导护法运动,南下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借助西南军阀,与北京政权对峙; ⑹.寻找新的革命道路:护法运动失败后,革命派认识到老一套革命办法非改变不可,于是,开始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36.比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⑴.相同点: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发动;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⑵.不同点:   ①.领导者:二次革命是黄兴、李烈钧领导的;护国运动是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法运动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②.斗争对象: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   ③.斗争结果:二次革命被镇压,护国运动取得成功,但也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护法运动因军阀破坏而失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