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7337  407345  407351  407355  407361  407363  407367  407373  407375  407381  407387  407391  407393  407397  407403  407405  407411  407415  407417  407421  407423  407427  407429  407431  407432  407433  407435  407436  407437  407439  407441  407445  407447  407451  407453  407457  407463  407465  407471  407475  407477  407481  407487  407493  407495  407501  407505  407507  407513  407517  407523  407531  447090 

13.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革命道路?农村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的? ⑴.原因:  ①.中国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统治薄弱;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深受压迫剥削,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②.中国革命的需要:   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合流,疯狂屠杀革命党人,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为积蓄革命力量,需要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同时,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才能形成巨大的革命力量;  ③.实践得出的结论:   大革命后,中共为挽救革命发动的一系列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都失败了,实践证明,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⑵.开辟: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决定用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相继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都失败了;   在秋收起义中,工农革命军攻打长沙,损失严重,毛泽东在文家市会议上,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夺取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文家市决策,迈出了走向农村的第一步,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相继写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引下,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起来,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红色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开辟出来了

试题详情

12.简述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获得成功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说明了什么? ⑴.历史条件: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井冈山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革命力量可以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发展起来;   ②.群众基础较好:大革命时期,湘赣边境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农民运动发展;   ③.实践得出的教训:毛泽东等中共党人总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和分析革命形势,对革命进行正确的指导; ⑵.地理条件:  ①.井冈山位于湘赣边境,远离大城市,反动力量薄弱,便于开展斗争,并且革命影响比较容易传播出去;  ②.井冈山地区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③.四周各县都是产粮区,便于筹粮筹款; ⑶.说明了: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说;  ③.中国共产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试题详情

11.国共对峙时期,中共怎样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主要课题、取得哪些成效?总结这段历史,从中得出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⑴.课题、成效:   ①.确定革命方针: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   ②.开辟革命新道路: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逐步走出一条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促使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③.制定土地革命路线:根据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制定一条完整的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④.采取正确的军事战术: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取得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⑤.建立了红色政权:1931年冬,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宪法大纲,形成国共政权对峙,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⑥确立了正确的领导: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挽救了革命,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⑦.制定统一战线政策:根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从而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⑵.经验: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

试题详情

10. 国共政权对峙时期中国的社会矛盾及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  (一).社会矛盾:

⑴.新旧军阀的矛盾: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奉系军阀仍然控制北京政府,形成新旧军阀对立;18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

⑵.民党内部矛盾:大革命后,国民党分裂为众多派系。宁汉合流,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随后蒋介石依靠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支持打败所有同他抗衡的对手,建立起蒋介石军事独裁统治;

⑶.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大革命后,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屠杀革命党人;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形成国共政权对峙;

⑷.中共党内斗争:大革命后中共纠正了左右倾错误,走向成熟,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路线;

⑸.中日民族矛盾:30年代起,日本不断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共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二).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20年代后期,表现为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三).说明了:    ①.中华民族尽管内部存在各种矛盾斗争,一旦外敌入侵,各派政治势力又能一致对外;   ②.阶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从属于民族矛盾

试题详情

8.   国共政权对峙时期中国社会有何特点? ⑴.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再次合作: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疯狂屠杀革命党人;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形成国共政权对峙;30年代起,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国共两党又逐步走向再次合作抗日; ⑵.社会矛盾由阶级矛盾为主转为中日民族矛盾为主; ⑶.国共两党自身发生变化:国民党内部分化,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⑷.官僚资本形成并确立了对国民经济的统治地位,新民主主义经济开始形成; ⑸.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20年代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采取经济扩张手段,在中国处于有利地位;30年代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美日矛盾不断激化; ⑹.革命形势在曲折中发展:大革命后革命处于低潮,随着工农武装割据的进行,革命形势高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革命力量遭到挫折,长征胜利后,形成抗日救亡新局面,革命形势重新发展

试题详情

7.   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为此中国人民展开了哪些重大的斗争活动?结果如何? ①.特点: ⑴.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甚至复辟帝制,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军阀割据混战不息; ⑵.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发展的春天; ⑶.思想文化上:各种思潮更迭,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②.活动结果: 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⑵.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上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未能给中国人民指明出路; ⑶.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 ⑷.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给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试题详情

8.  1927年是中国政局剧烈动荡的一年。概括叙述影响这种局势的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发展方向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从阶级根源上找出原因。

1927年影响中国政局的政治力量主要有: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北洋军阀。

发展方向的变化、原因: ⑴.国民党由国共合作,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发展到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独裁统治:   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到武汉,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反革命面目暴露,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不久,宁汉合流,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   原因:国民党右派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革命形势的发展,必然危及他们阶级利益,所以他们叛变革命,镇压革命党人; ⑵.共产党由同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革命发展到独立领导革命,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1927年,由于中共的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大革命失败,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挫折,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革命,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原因:中共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必须调整革命策略; ⑶.北洋军阀统治基本上被推翻: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原因:北洋军阀是帝国主义、买办势力、封建势力的代表,他们对抗革命,必然被革命的进步力量摧毁。

试题详情

6.   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同时并存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是在三民主义旗帜下进行,请分析其原因。 ⑴.并存原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民主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②.孙中山继续坚持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事实上为中国人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③.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原则一致;  ④.由于反动势力强大、共产国际促成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 ⑵.三民主义居主导的原因:  ①.反帝反封建是当时中国人民共同愿望,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也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原则一致,成为各革命阶级共同纲领;  ③.中共刚建立,力量相对弱小,国民党力量和影响较大

试题详情

5.   简要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及政党组织的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其失败的内外因素方面又有什么相同点?这两次革命的最终结局对中国革命有何启示? ⑴.变化:  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05年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领导了辛亥革命,后来发展为中国国民党;  ②.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合作,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 ⑵.不同:  ①.所处时代:前者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者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目的、对象:前者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发展资本主义;后者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领导者: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后者是在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  ④.群众基础:前者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后者各革命阶级联盟;  ⑤.结果、影响:前者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者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准备了新的起点,但蒋介石叛变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⑶.失败原因相同之处:  ①.在客观因素上都有帝国主义的干涉: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英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②.主观因素上都由于革命领导者软弱妥协,导致革命失败: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群众,在内外反动势力进攻下,把政权交给袁世凯;国民大革命中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导致失败; ⑷.结局对中国革命的启示:  ①.中外反动势力是革命的敌人;  ②.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不能妥协退让

试题详情

4.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在斗争方式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及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抗争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⑴.特点: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⑵.历史必然性: 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中国人民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必须联合起来;  ②.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③.以前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都相继失败,这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  ④.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⑤.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和帮助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国人民实现联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⑶.影响:  ①.使国民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中共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共同斗争,成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