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7340  407348  407354  407358  407364  407366  407370  407376  407378  407384  407390  407394  407396  407400  407406  407408  407414  407418  407420  407424  407426  407430  407432  407434  407435  407436  407438  407439  407440  407442  407444  407448  407450  407454  407456  407460  407466  407468  407474  407478  407480  407484  407490  407496  407498  407504  407508  407510  407516  407520  407526  407534  447090 

4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从理论上阐述革命道路问题?与同时期左右倾错误理论相比,毛泽东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对我们今天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哪些借鉴?

⑴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实践上开辟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同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毛泽东在1935年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1938年又发表《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抗战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针对国民党一党专政,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总任务;

⑵ 特点: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⑶借鉴:  坚持毛泽东思想,也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反对教条化

试题详情

43. 1927年下半年,党为什么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又为什么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

从城市转向农村: ⑴.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合流,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革命处于低潮,城市敌人强大,为积蓄力量,必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发展革命力量; 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发动农民进行斗争,才能组织强大的革命力量; ⑶.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起义相继失败,说明城市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这样,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以文家市决策为起点,开始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毛泽东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从农村转向城市: ⑴.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革命即将取得胜利,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⑵.土地革命的进行,在农村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⑶.革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⑷.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成分状况,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要对私人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政策   为了完成上述的任务,所以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试题详情

4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农村政策、中共重视农村问题的原因、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斗争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农民的革命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中共农村政策: ⑴.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等积极发动农民运动,如湖南农民在农会领导下,进行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但中央领导人对农民运动不重视,甚至压制农民运动; ⑵.国共政权对峙时期:毛泽东开辟农村革命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制定土地革命路线,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⑶.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⑷.解放战争时期: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原因: ⑴.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有强烈的革命要求; 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⑶.无产阶级人数少,领导民主革命,必须发动农民参加,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队伍; ⑷.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失败了,历史证明,没有农民的支持,革命是不能成功的。

特点: 在中共的领导下,摆脱了旧的生产方式的束缚;克服了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

地位: ⑴.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为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⑵.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的依托

试题详情

40. 请指出民主革命不同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实行原因和作用。

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⑴.政策: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1931年制定土地革命的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⑵.原因:  ①.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必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而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 ⑶.作用:  ①.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②.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 ⑴.政策: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⑵.原因: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为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 ⑶.作用:   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使抗日民主政权得到巩固;

解放战争时期: ⑴.政策:1947年中共召开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⑵.原因:  ①.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②.为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⑶.作用:  土地改革的进行,废除了农村封建剥削制度,使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试题详情

39.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它怎样体现中共民主革命的思想?它与《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理论和主张有何异同? ⑴.核心思想: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⑵.体现中共民主革命的思想:   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反帝反封建。要实现彻底的反封建,首先必须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的做法,体现了中共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⑶.异同:   同: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异:  ①.处理土地方法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土地;旧三民主义主张由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向地主逐步收买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主张没收地主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反映的阶级属性和革命程度不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旧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对封建主义的妥协性;《中国土地法大纲》反映了以中共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性

试题详情

38. 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在国统区、共产党在解放区各采取了哪些重要的经济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解放战争的结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⑴.国统区经济措施:  ①.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②.增加苛捐杂税,加紧搜括人民;  ③.滥发纸币,大搞通货膨胀;  ④.控制全国工业、交通、金融,掠夺大量的社会财富; ⑵.解放区的经济措施: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⑶.影响:  ①.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民族资本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工商业倒闭,农业经济破产,经济崩溃,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②.国统区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国统区各阶层人民与国民党政权的矛盾加剧,人民民主运动高涨,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国统区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  ③.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农民获得土地,翻身解放,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的保证

试题详情

37. 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相比,有何共同特征?扼要分析说明新旧军阀败亡的共同因素。从他们的败亡中你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⑴.共同特征: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出卖民族利益,对内镇压人民; ⑵.败亡共同因素:  ①.军阀统治集团本身的腐败:如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②.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如北洋军阀独裁统治,复辟帝制;国民党违背民意,挑起内战;  ③.统治黑暗,激起全国人民激烈反对,通过革命战争推翻黑暗统治:如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⑶.启示:   一切腐朽反动的统治,都将被中国人民所推翻

试题详情

36. 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之后,第二次是在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之后,第三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每次机遇出现的过程及其最终命运,并从中谈谈你的认识。   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随后实行独裁统治,复辟帝制的活动;   第二次: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再次出现了建立民主政治的机会,但是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了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第三次: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重庆政协会议上,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在美国支持下,镇压民主运动,挑起内战;   认识:  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资产阶级软弱,缺少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③.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建立

试题详情

35. 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政治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当时国内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有何区别?各体现了怎样的阶级性?导致了哪些斗争?为什么当时没有爆发全面内战? ⑴.核心:和平民主问题。(和平建国与民主政治问题) ⑵.主张及阶级性:  ①.中共: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反对独裁和内战,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②.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  ③.民主党派:主张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走中间路线,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及要求; ⑶.斗争:以政治斗争为主。  ①.政治斗争: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等;  ②.军事斗争: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不断发动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自卫回击; ⑷.当时没有爆发内战的原因:  ①.与当时国际形势有关: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和平民主成为世界发展潮流,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对中国产生积极影响;  ②.由当时国内形势决定:国民党尚未做好内战准备,人民力量发展,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这些暂时制约了反动派发动战争。

试题详情

34. 相对于清朝的屈辱外交,中华民国时期的外交出现了一些抗争,国际地位也有所提高。请列举反映这一变化的史实。引起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你对中华民国外交的总体印象怎样?依据是什么? ⑴.变化史实:   巴黎和会上提出正义要求,拒签和约;华盛顿会议重提要求,最终收回胶州湾;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30年代发起改定新约运动形式上收回一些主权;1942年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废除英美等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参加二战后期会议,收回台湾主权;参加联合国筹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⑵.因素: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力有一定增强;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反帝运动,特别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⑶.印象:尽管中华民国外交上有所抗争,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但外交软弱,受人欺凌的现状没有改变。

因为: 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仍然掠夺中国,不平等条约没有完全废除,又有一批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经济繁荣富强的国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