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从理论上阐述革命道路问题?与同时期左右倾错误理论相比,毛泽东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对我们今天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哪些借鉴?
⑴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实践上开辟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同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毛泽东在1935年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1938年又发表《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抗战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针对国民党一党专政,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总任务;
⑵ 特点: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⑶借鉴: 坚持毛泽东思想,也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反对教条化
43. 1927年下半年,党为什么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又为什么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
从城市转向农村: ⑴.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合流,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革命处于低潮,城市敌人强大,为积蓄力量,必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发展革命力量; 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发动农民进行斗争,才能组织强大的革命力量; ⑶.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起义相继失败,说明城市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这样,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以文家市决策为起点,开始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毛泽东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从农村转向城市: ⑴.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革命即将取得胜利,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⑵.土地革命的进行,在农村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⑶.革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⑷.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成分状况,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要对私人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政策 为了完成上述的任务,所以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4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农村政策、中共重视农村问题的原因、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斗争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农民的革命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中共农村政策: ⑴.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等积极发动农民运动,如湖南农民在农会领导下,进行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但中央领导人对农民运动不重视,甚至压制农民运动; ⑵.国共政权对峙时期:毛泽东开辟农村革命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制定土地革命路线,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⑶.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⑷.解放战争时期: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原因: ⑴.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有强烈的革命要求; 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⑶.无产阶级人数少,领导民主革命,必须发动农民参加,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队伍; ⑷.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失败了,历史证明,没有农民的支持,革命是不能成功的。
特点: 在中共的领导下,摆脱了旧的生产方式的束缚;克服了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
地位: ⑴.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为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⑵.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的依托
40. 请指出民主革命不同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实行原因和作用。
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⑴.政策: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1931年制定土地革命的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⑵.原因: ①.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必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而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 ⑶.作用: ①.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②.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 ⑴.政策: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⑵.原因: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为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 ⑶.作用: 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使抗日民主政权得到巩固;
解放战争时期: ⑴.政策:1947年中共召开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⑵.原因: ①.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②.为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⑶.作用: 土地改革的进行,废除了农村封建剥削制度,使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39.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它怎样体现中共民主革命的思想?它与《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理论和主张有何异同? ⑴.核心思想: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⑵.体现中共民主革命的思想: 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反帝反封建。要实现彻底的反封建,首先必须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的做法,体现了中共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⑶.异同: 同: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异: ①.处理土地方法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土地;旧三民主义主张由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向地主逐步收买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主张没收地主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反映的阶级属性和革命程度不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旧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对封建主义的妥协性;《中国土地法大纲》反映了以中共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性
38. 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在国统区、共产党在解放区各采取了哪些重要的经济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解放战争的结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⑴.国统区经济措施: ①.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②.增加苛捐杂税,加紧搜括人民; ③.滥发纸币,大搞通货膨胀; ④.控制全国工业、交通、金融,掠夺大量的社会财富; ⑵.解放区的经济措施: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⑶.影响: ①.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民族资本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工商业倒闭,农业经济破产,经济崩溃,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②.国统区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国统区各阶层人民与国民党政权的矛盾加剧,人民民主运动高涨,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国统区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 ③.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农民获得土地,翻身解放,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的保证
37. 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相比,有何共同特征?扼要分析说明新旧军阀败亡的共同因素。从他们的败亡中你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⑴.共同特征: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出卖民族利益,对内镇压人民; ⑵.败亡共同因素: ①.军阀统治集团本身的腐败:如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②.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如北洋军阀独裁统治,复辟帝制;国民党违背民意,挑起内战; ③.统治黑暗,激起全国人民激烈反对,通过革命战争推翻黑暗统治:如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⑶.启示: 一切腐朽反动的统治,都将被中国人民所推翻
36. 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之后,第二次是在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之后,第三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每次机遇出现的过程及其最终命运,并从中谈谈你的认识。 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随后实行独裁统治,复辟帝制的活动; 第二次: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再次出现了建立民主政治的机会,但是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了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第三次: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重庆政协会议上,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在美国支持下,镇压民主运动,挑起内战; 认识: 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资产阶级软弱,缺少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③.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建立
35. 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政治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当时国内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有何区别?各体现了怎样的阶级性?导致了哪些斗争?为什么当时没有爆发全面内战? ⑴.核心:和平民主问题。(和平建国与民主政治问题) ⑵.主张及阶级性: ①.中共: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反对独裁和内战,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②.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 ③.民主党派:主张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走中间路线,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及要求; ⑶.斗争:以政治斗争为主。 ①.政治斗争: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等; ②.军事斗争: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不断发动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自卫回击; ⑷.当时没有爆发内战的原因: ①.与当时国际形势有关: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和平民主成为世界发展潮流,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对中国产生积极影响; ②.由当时国内形势决定:国民党尚未做好内战准备,人民力量发展,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这些暂时制约了反动派发动战争。
34. 相对于清朝的屈辱外交,中华民国时期的外交出现了一些抗争,国际地位也有所提高。请列举反映这一变化的史实。引起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你对中华民国外交的总体印象怎样?依据是什么? ⑴.变化史实: 巴黎和会上提出正义要求,拒签和约;华盛顿会议重提要求,最终收回胶州湾;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30年代发起改定新约运动形式上收回一些主权;1942年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废除英美等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参加二战后期会议,收回台湾主权;参加联合国筹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⑵.因素: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力有一定增强;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反帝运动,特别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⑶.印象:尽管中华民国外交上有所抗争,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但外交软弱,受人欺凌的现状没有改变。
因为: 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仍然掠夺中国,不平等条约没有完全废除,又有一批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经济繁荣富强的国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