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 C.H2O D.2H2
3.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锗、铕、镝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其中,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
A.89 B.26 C.126 D.63
2.下列符号中,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 B.2H C.2N2 D.Fe
1.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若以●表示氩原子,则氩气是以下列何种形式存在?( )
A B C D
4.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两个关系式掌握的不牢。如例5。
[基础演练]
3.原子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一当质子数改变,其原子的种类随之改变,且此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2.原子不但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并且能保持所构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同其他的粒子一样都具有不断运动,体积小、质量轻,粒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隙等性质。如例1。
1.不能抓住原子概念的本质特征。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了,是指原子核没有变化,核外电子还是有变化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但在此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如例1中的D选项和例2中的D选项以及例3。
5.计算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例5。
[典例精析]
例1:(2004·河南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能构成分子 B.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C.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解析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B都正确;原子和分子一样也是在不断运动的,C的说法也是正确的;根据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
答案:D
例2:(2005·南通市课改区)如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解析 本题通过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让学生归纳可以获得的信息,本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但由于是选择题,限定了几个答案,只要能判断正误就可以了。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可以分析出水分子的构成,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不变,但分子个数不一定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答案:C
例3:(2003·南京市)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解析 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不灭,关键要指出在物理变化中微粒种类不变,质量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解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构成新的分子,元素的种类、各原子个数、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本身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所以物质不灭。
例4:(2005·烟台课改区)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您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 该题是信息题,应抓住题中“反物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反粒子”,采用逆向思维,氢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那么反氢原子的结构一定是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所以A、C、D错误。
答案:B
例5:(2004·河北省)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氦-3”,10吨氦-3就能满足我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关于氦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3 B.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2
C.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3 D.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2
解析 要知道原子的结构中各粒子数目间的关系以及符号的意义。“He-3”是指相对原子质量为3,质子数为2的氦原子。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两个关系式可知,电子数应为2,中子数为1。
答案:B
[常见误区]
4.从典型实例出发,确认原子的真实存在,去探究粒子的性质等,如例4。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