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8245  408253  408259  408263  408269  408271  408275  408281  408283  408289  408295  408299  408301  408305  408311  408313  408319  408323  408325  408329  408331  408335  408337  408339  408340  408341  408343  408344  408345  408347  408349  408353  408355  408359  408361  408365  408371  408373  408379  408383  408385  408389  408395  408401  408403  408409  408413  408415  408421  408425  408431  408439  447090 

3.依照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写两句话,要求与上面的意思连贯一致。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但你可以最可爱;                     ,

                 。                 ,                 。

试题详情

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新贫族”下定义,不超过70字。

①26-35岁这个领导市场新潮流的群体,相当一部分是都市里的“新贫族”

②所谓“贫”是指他们挣得不少花得更多,有钱时挥金如土,没钱时便一贫如洗

③他们大多生活在写字楼里

④他们拥有最强劲的消费热情,最前卫的消费理念,最COOL的消费方式

新贫族是                                                 

                 

试题详情

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空号)

①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他们继续打这里飞过。

②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

③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

④可如今,到处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

⑤它们时而过碧绿的田野,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阴下闪烁

答:                 

试题详情

它包括与内部语境的协调和与外部语境的协调这两个方面,这里主要说内部语境的协调。

从语表达上说,内部的协调应包括声韵的和谐、音节和谐、短句和句子的和谐等。讲协调,实际上是说汉语独有的和谐美。这在高考的试题中每有涉及。

1.音节和谐

音节和谐,是指词语间音节的配合,发挥汉语的声韵之美,使人听起来和谐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7:将下列7个词语加以组合填入括号中,使上下文协调一致。

世界屋脊上的      ,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①晶莹的湖泊  ②大漠  ③奔腾的江河  ④雪岭  ⑤数不清的珍禽异兽  ⑥草原  ⑦冰峰

这是一道稍加改造的高考试题(原为选择题。所给7个词语,应由短到长,分类合并,组成这样的答案:冰峰、雪岭、大漠、草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数不清的珍禽异兽。这个答案读起来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有人试图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组合,读读看,效果如何)。

有时“连贯”题也加上“音节和谐”的要求。

例8: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这是2001年的全国卷第6题。题面所给的都是描写景物的语句。句(1)意思是说,深秋季节置身山顶“俯瞰”,下面是“俯瞰”所见景物,“美景尽览”是总收。如果“俯瞰”像句①那样后断,则读起来顺口,不和谐。句(2)全句写“远眺”和“近看”之所见。远眺“群山环抱”“层林叠翠”依然是“群山”之景“白云缭绕”是“群山环抱”之中的景物,故应先“林”后“云”。答案是D。

试题详情

3.注意前后照应

例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言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利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                            

这是2003年的高考试题。综观题面五句话可知,它描写的是“我”的见闻,故句④为领起句。因为其末是“草原带和森林带”,因此接下去就是分别描写这两“带”的句②和句①,这是分与总的照应。句③的开头“遮天蔽日的杉林”与句①末尾紧密相连,句⑤是有小结性质,故本题答案是④②①③⑤

除了这三点,还应注意音节的和谐,投榫的紧密等。

试题详情

2.按照一定的顺序

强调按照一定的顺序,就是强语言之有序,这个“序”是多种多样的。

例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修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这是1999年的高考试题,综观题面可知,作者是从回忆的角度写杭州钱塘江景色之美,因为是回忆“去年夏天”之事,所以领起句应是“那儿……”而不是“这儿……”因为作者已不在杭州。因为是回忆那儿的景色之美,所以应选择表现“六和塔”、“江面上”。美的句子,且“江边”、“江面”、“江岸后面……”构成一定的空间顺序。故应选A。

试题详情

    所谓连贯,就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按一定的叙述角度和一定的顺序作表达,使之前后照应,结合紧密,接榫处密合无间,语气上一气贯通。从写作来说,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加强语言的连贯性,如运用排比、反复、顶针等修辞方法。

    从语言表达题的角度说,主要应注意下列3点:

1.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

    例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除崇万级俯临千丈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西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本题的叙述角度是“天门”(门),因此答案是B。因为B项两句都是从“门”的角度作叙述的。

试题详情

    这里的“心”是指中心。所谓向心性,是指所写的一段话要有明确的中心,这段文字中的所有语句都要直接或间接地陈述中心,指向中心,而不能偏离中心,更不能游离中心之外。

    例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

②句式上标有    写的一句相同。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赏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蓍《本草纲目》的问世!

    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道高考试题,看起来有点难,其实不然。综观所给的材料,可知它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第一句是论点,也就是中心所在,第二句是以李时珍的事例为论据来证明论点。从该句的内容看,它是对首句作直接陈述的,也就是指向中心的。据此,“另举一个事例”,其一必须是“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曾经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而且“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考生所举的“事例”只有满足这三项要求,才符合题意,也就是符合“向心性”的要求,否则就失去了得分的前提。其次才是按加线句子的句式(假设复句)组织答案。当年有许多考生因“举例”不当,甚至举某一名唱流行歌曲的歌手为例,非但不能得分,还引起众人捧腹大笑,这教训应该记取。

    其实,许多类型的表达题,都存在一个“向心”的问题,选取语句重组一段话有这样的要求,运用原材料“重组”语句包含着这样的问题,扩写、变换句式等也包含着这样的要求,仿写也包含着这样的要求。

    例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出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是生命的落脚处。

    远是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的第26题。从命题的意图看,是考“仿写”、兼及“前后呼应”(即连贯)和排比的修辞技巧。但是,要正确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把握住材料的“中心”。中心是什么?只能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只有围绕着这个“中心”你写出的比喻句,才能在内容上符合要求。然后再去考虑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等问题。答案举例:①仲夏亭榭里的异弦;②深秋山林中的独步;③是灵魂的依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