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8349  408357  408363  408367  408373  408375  408379  408385  408387  408393  408399  408403  408405  408409  408415  408417  408423  408427  408429  408433  408435  408439  408441  408443  408444  408445  408447  408448  408449  408451  408453  408457  408459  408463  408465  408469  408475  408477  408483  408487  408489  408493  408499  408505  408507  408513  408517  408519  408525  408529  408535  408543  447090 

11.将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①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4分)

译文:                     

②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3分)

译文:                    

③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3分)

译文:                    

试题详情

11.(1)益州关押的囚犯很多,太宗看了奏章后对此感到惊讶,召见若拙当面告知并把处理问题的任务委派给他。(“系”“ 讶”“ 面” 各1分,介宾后置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

  (2)如果能够竭尽全力一心为公,建立功业,哪里还用担心不能获得名声和地位呢?(“苟”“尽瘁”“树立”“患”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陈若拙字敏之,小时候就喜欢学习。后来曾经拿着书信到晋王府去,太宗夸赞他应对得详细且言谈不俗,想要委任他担任军职,若拙恳切地推辞了。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甲科,将改变平民身份而出任监丞、鄂州通判,任单州知州。因为能力强又改任太常丞,升为监察御史,充任盐铁判官。益州关押的囚犯很多,太宗看了奏章后对此感到惊讶,召见若拙当面告知并把处理问题的任务委派给他。升任他为殿中侍御史、兼任益州通判。淳化三年,就任西川转运副使,没过多久,升任正使。指挥部属送军粮至塞外,太宗颁发诏书嘉奖他。

入京做盐铁判官,转任工部郎中。与三司使陈恕相处不和睦。请求调任到其它地方,于是改任开拆司主判。皇帝北巡,命令李沆留守东京,任命若拙为判官。郓州黄河决口,大臣们商议迁移城池来躲避水患,派若拙与阎承翰前去谋划处置,不久又任命他暂时代理京东转运使,于是他派遣士卒堵塞王陵口,又到齐州疏浚水流,在采金山修筑巨堤,并上奏朝廷免除所征收的六个州的梢木五百万,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水患平定,任命为转运使。召还京城,拜为刑部郎中、管理潭州。当时三司使空缺,若拙自己认为能得到这个职位。到这时他感到很失望,于是上奏,说父母年老,不愿远行,请求收回成命。太宗大怒,对宰相说:“读书人的品德修养,一定要名声和实际相符,听说若拙很有才干,特别升迁并委任他到外藩任职,他却这样贪图地位与俸禄。过去有个叫黄观的人,有人称赞他有才能,选拔为西川转运使,就请求不去外地做官,当时贬黜他到偏远的郡做官。现在若拙又这样做,也一定要贬谪。凡是用人,哪能凭关系的亲疏呢?如果能够竭尽全力一心为公,建立功业,哪里还用担心不能获得名声和地位呢?于是追回授予若拙的敕命,贬黜他到处州,又调任到温州。回来后,又授予刑部郎中,改任河东转运使,被赐予金袍紫带。

正逢皇帝亲自到汾水南面祭祀,若拙把所管辖的粮草布匹钱物等运送到河中补充所需经费,经度制置使陈尧叟上奏说若拙有才干贡献,于是提升他为右谏议大夫,调他管理永兴军府。当时邻郡闹饥荒,若拙的前任不允许邻郡百姓来买粮食,若拙到任,就准许买卖粮食,邻郡百姓因此得以度过饥荒。又调任凤翔府,调入京城,任命他担任给事中,管理澶州。蝗灾、旱灾之后,勤于政事,百姓上书请求他留任。天禧二年去世,六十四岁。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映做了奉礼郎。

河北省衡水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试题详情

10.C(“若拙自认为才干超过三司使”的说法没有根据)

试题详情

9.B(①表明他身份的变化;③ 是若拙自认为有资格升职;④是说黄观)

试题详情

8.B(寻:不久)

试题详情

11.(1)匈奴没有可守的城池,也无可守的积蓄(或财物),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

或者:匈奴(既)没有城池可守,也没有财物可守,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

(居:守;委积:积蓄,财物;鸟,像鸟一样;制:控制。  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对上使国库空虚,对下使百姓疲惫,以能到(或在)外国(打仗或逞威)为称心如意之事,并非是完美的事情。

(虚:使动用法,使┅┅空虚;敝:使动用法,使┅┅疲惫;甘心:以┅┅为称心如意的事;完:完美   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会厌恶恳切的进谏以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忠臣不会为了躲避重罪,而不敢直言进谏,因此不会有遗漏的策略而功业流传百世。现在我不敢为了逃避死亡而隐瞒忠心,来献上愚昧的计策,希望陛下赦免我的罪过并稍加考虑。

   《司马法》中说:“国家即使大,如果好战也一定会灭亡;天下即使平安,忘记战争也会灭亡。”天下已经平定,天子快乐,春秋狩猎,诸侯春秋练兵,以此来不忘记战争。况且愤怒的人是违背道德的,武器即是凶器,争夺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古代的君主一旦发怒,一定会有伤亡,所以圣明的君王会慎重行事。只顾战胜而用尽武力的人,没有不后悔的。

   秦始皇凭借战胜对手的威武,竟想攻打匈奴。李斯劝谏说:“不可以攻匈奴。匈奴没有可守的城池,也无可守的积蓄(或财物),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如果派轻骑部队深入匈奴,那么军粮必定断绝;如果携带许多粮食进军,物资沉重难运,也是无济于事。就是得到匈奴的土地,也无利可得,遇到匈奴百姓,也不能役使他们加以守护。战胜他们就必然要杀死他们,这并非是为民父母的君王所应做的事。使中原疲惫,而以打匈奴为心情愉快之事,这不是好计策。”秦始皇不采纳李斯的建议,就派蒙恬率兵去攻打匈奴,开辟了千里土地,以黄河为国界。让军队在风吹日晒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胜数,始终没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人马不足,武器装备不充裕吗?这是形势不允许呀!男人努力种田,也不能满足粮饷的需求,女子纺布绩麻也不能满足军队帷幕的需求。百姓疲惫不堪,孤儿寡母和老弱之人得不到供养,路上的死人一个挨一个,大概由于这些原因,天下百姓开始背叛秦王朝。

所以《孙子兵法》上说:“发兵十万,每天耗费千金。”那秦朝经常聚积民众和屯兵几十万,虽然有歼灭敌军,杀死敌将、俘虏匈奴单于的军功,这也恰恰足以结下深仇大恨,不足以抵偿全国耗费的资财。(如果)对上使国库空虚,对下使百姓疲惫,以能到(在)外国(打仗、逞威)为称心如意之事,并非是完美的事情。那匈奴难以俘获并控制住,并非一代之事。他们走到哪里抢到那里,侵夺驱驰,他们以此为职业的原因,是天性本来如此。上自虞舜、夏朝、商朝和周朝,本来都不按法律道德的要求来督导他们,只将他们视为禽兽加以畜养,而不把他们看作是人类。上不借鉴虞夏商周的经验,下却遵循近世的错误作法,这正是我最大的忧虑,百姓最感痛苦的事情。况且战争持续一久,就会发生变乱;做事很苦,就会使思想发生变化。这样就使边境的百姓疲惫愁苦,产生背离国家的心情,使将军和官吏们相互猜疑而与外国人勾结,所以尉佗和章邯才能实现他们的个人野心。那秦朝的政令所以不能推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大权被这两个人所分的结果,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证明。所以《周书》说:“国家的安危在于君王发布的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用什么样的人。”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对此稍加注意,深思熟虑。

石家庄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

试题详情

10.A(主父偃并没有死罪)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