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6分)回答下列两道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问题:
Ⅰ.森林中,阳光可能会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在地上投下“光斑”,它们随着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下图显示了在“光斑”照耀前后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02和释放02的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的实线表示 ,虚线表示 。“光斑”照耀开始时,限制光合作用产物(糖类)合成的主要因素是 。
(2)当“光斑”移开时,02的释放速率发生如图所示变化的原因是: 。
而C02吸收速率发生如图所示变化的原因是 。
Ⅱ.实验目的:①验证酵母菌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②光照减弱使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请依据所给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材料和用品,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和用品:菠菜叶片、打孔器、真空泵、纱布(包住试管可部分遮光)等。(实验过程中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及菠菜叶片的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取生长旺盛的菠菜叶片,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并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置于与右图所示装置相同的装置A与装置B中的试管内,两个装置均关闭夹子①、②,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
结果:小圆形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2)将装置A、B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光照等条件下,均关闭夹子③,并打开装置A的夹子 ,打开装置B的夹子 。观察小圆形叶片上浮情况。
结果: 。
(3)一段时间后,打开两个装置的夹子③,并关闭装置A的夹子①、②,关闭装置B的夹子②,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
结果: 。
(4)用纱布包住装置B的试管,部分遮光,同时打开装置A、B的夹子①、②,并关闭夹子③,观察小圆形叶片上浮的情况。
结果: 。
41、(9分)如下图所示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⑦中,具有双层膜的是 (填序号),不含磷脂分子的结构是 (填序号)。
(2)结构⑥⑦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 和 。
(3)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 ,甲表示的物质是 。
(4)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 。
(5)若图左侧表示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的过程,则乙、丙、丁三种物质中最可能具有生理活性的是 ,其作用为 。
40.下面是一位同学观察植物某器官装片时画的细胞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d细胞属于畸形分化
B.b、c细胞都不可以用于观察叶绿体运动
C.四个细胞都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D.a细胞的染色体比其他细胞清晰
3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38. 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37.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 D.能有丝分裂
36.将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植物细胞后,检测该细胞的各种结构,最能表现放射性的是
A.细胞核、液泡、中心体 B.核糖体、细胞核、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细胞质基质 D.核糖体、内质网、液泡
35.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甲、乙、丙的细胞结构,观察到细胞结构a~e具有下列特征:a、b、c均由双层膜构成,其中a的膜上具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细胞分裂时,从d的周围发出丝状物;e由几个囊状结构重叠而成。将试样甲、乙、丙的细胞结构有无作表如下(+:存在;-:不存在)。由此判断,试样甲、乙、丙分别是
|
B.蓝藻、鼠肝、菠菜叶
C.菠菜叶、蓝藻、鼠肝
D.鼠肝、菠菜叶、蓝藻
34.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是
A.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
B.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和磷酸不同
C.不同人体内的DNA的空间结构不同
D.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33.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A.CO2 B.H2O C.C2H5OH D.C3H6O3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