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9029  409037  409043  409047  409053  409055  409059  409065  409067  409073  409079  409083  409085  409089  409095  409097  409103  409107  409109  409113  409115  409119  409121  409123  409124  409125  409127  409128  409129  409131  409133  409137  409139  409143  409145  409149  409155  409157  409163  409167  409169  409173  409179  409185  409187  409193  409197  409199  409205  409209  409215  409223  447090 

25.公元前452-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C.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D.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试题详情

24.1988年10月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材料反映了原子弹、氢弹等科技成就的取得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②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③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科技强国④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A.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3.右图是1972年尼克松到达北京机场与周恩来握手的照片,有人说,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对此理解最准确是

A.中美两国的矛盾开始消失     B.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C.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D.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提高

试题详情

22.1940年9月4日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迭电获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此电文嘉奖的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皖南事变    D.百团大战

试题详情

21.《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D.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试题详情

20.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谈到了本书时写道:“其早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谱。”“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材料所提到的此书应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试题详情

19.20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该材料反映了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西风东渐中存在着地区差异②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在近代中国往往开风气之先③近代以来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内地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不仅与近代工业生产、技术进步和中西交流有关,也和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18.明代浙江余姚人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只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A.天的意志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内心世界

试题详情

17.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①长安城商业发展已经突破两市的范围②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③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④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16.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也无父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习论”思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