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下列历史事件不属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斗争是
A、牧野之战 B、“七国之乱”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解析]中央集权建立于秦朝,牧野之战即周武王灭商,商周时期是内外服制度,没有中央集权。七国之乱,西汉;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都是唐朝。
[答案]A
41、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石刻石一方,上有记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封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刻石应出自
A、西周 B、秦代 C、汉代 D、元代
[解析]“追忆以前是乱世,实行分封制。直到当今皇帝,统一了乱世,建立了家天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再也没有了战争。”统一六国,告别乱石,家天下的皇帝应该是秦始皇。
[答案]B
40、“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的问题是
A.宗法制的瓦解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周王室的衰微 D.阶级矛盾尖锐
[解析]“周王收回郑伯的政权,郑伯就不来朝觐述职了。秋天的时候,周王命令其他诸侯讨伐郑伯,郑伯居然反击。”其他诸侯还听周王的,证明分封制宗法制还没完全瓦解。这是周王与郑伯的矛盾,使统治者内部矛盾,不是诸侯争霸,也不是阶级矛盾。周王室地位得不到所有人认可。
[答案]C
39、这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在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A. 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解析]饥饿使小女孩非常瘦小,饥饿的原因是经济上的贫穷。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第三世界国家处于劣势,事实证明,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让原本已经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经受住挑战取得发展。不结盟政策是在美苏争霸背景下,第三世界国家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努力,属于政治、外交领域。多极化也是政治领域的。
[答案]A
38、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包括 ①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②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③美国、欧共体、日本三极格局形式 ④现在正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多极化”的“化”反映的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未来的方向,而不是现在的状态。目前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但不意味着整个世界是“三极格局”,如果是这样的话,俄国、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位置在哪里呢?
[答案]C
37、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突出特征包括( )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②从法律角度论证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反对君主专制 ④强调“公民意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启蒙思想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限制君权思想,所以中西的共同特点是反对君主专制。把这一项排除即可。启蒙思想代表早期资产阶级利益,而明清时期有没有“资产阶级”还是个问题。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从法律角度论证变革的合理性,如果政府没履行契约则人民可以推翻它。“人民主权论”强调拥有主权的人民勇敢地承担民主政治的责任,与中国的“臣民”意识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D
36、下列科技著作按其成书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农政全书》 ②《九章算术》 ③《黄帝内经》 ④《梦溪笔谈》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解析]《农政全书》明徐光启,介绍西方先进农业技术;《九章算术》,东汉,标志中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的数学体系形成;《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梦溪笔谈》,北宋沈括,反映北宋科学发展水平,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答案]C
34、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因素对这一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是 ①欧共体的成立 ②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苏联军事力量的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六七十年代,世界局势仍然是两极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不能算上苏联。苏联军事力量增强的后果是强化了两极格局,抵消多极化。
[答案]A
|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解析]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启蒙思想家介绍中国的德治,以批判封建专制,引起了中国文化热。清政府当时闭关锁国,仅留广州一口通商。“掠夺”和“挨打”等字眼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答案]C
33、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前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D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解析]AB的矛盾长期存在,只能缓和不能解决。经济大危机是供大于求,产品过剩的危机。罗斯福新政特别在农业方面对供求关系进行调整。罗斯福新政用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借用计划经济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加强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这中间我们看不到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答案]C
32、在工业时代早期,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后来企业往往有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状况最早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20世纪90年代后
[解析]“这种状况”即“经营者革命”,教材介绍的是二战之后,“经营者革命”普及的状况。但最早出现绝对比普及的时间要早,“尽信书不如无书!”。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经营的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型的企业已不是一个企业主就能搞定的了,需要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