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0017  410025  410031  410035  410041  410043  410047  410053  410055  410061  410067  410071  410073  410077  410083  410085  410091  410095  410097  410101  410103  410107  410109  410111  410112  410113  410115  410116  410117  410119  410121  410125  410127  410131  410133  410137  410143  410145  410151  410155  410157  410161  410167  410173  410175  410181  410185  410187  410193  410197  410203  410211  447090 

21.(18分)

某同学想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率,其中使用了自己利用电流表改装的电压表。整个实验过程如下:

A.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按图1连接电路,将电位器R调到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闭合开关S1,调整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然后保持R的阻值不变,合上开关S2,调整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达到半偏,记下此时R′ 的阻值;

B.计算出改装电压表应串联的电阻R0的值。将电阻R0与电流表串联,则R0与电流表共同构成一个新的电压表;

C.将改装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接入如图2所示的校准电路,对改装的电压表进行校准;

D.利用校准后的电压表和另一块电流表,采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

E.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

F.计算出电阻丝的电阻率。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选不同的位置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d。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读数为      mm;

(2)根据图1电路,请在图4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测量电流表内阻的实验电路;

(3) 已知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200µA,若当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正好是满偏刻度的一半时R′的阻值为500Ω。要求改装后的电压表的量程为2V,则必须给电流表串联一个阻值为R0 =        Ω的电阻;

(4)在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校准时,发现改装后的电压表的测量值总比标准电压表的测量值小一些,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  )

A.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小,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小

B.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大,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小

C.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小,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大

D.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大,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大

(5)在利用校准后的电压表采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时,由于电压表的表盘刻度仍然是改装前电流表的刻度,因此在读数时只能读出电流表指示的电流值a。测量电阻丝的电阻时,可以读得一系列a和对应流经电阻丝的电流b。该同学根据这一系列ab数据做出的ab图线如图5所示,根据图线可知电阻丝的电阻值为      Ω。

试题详情

20.在真空中有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E1,一个带电液滴在电场中O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将E1突然增大到E2,方向不变,作用一段时间。再突然使E2反向,E2大小不变,再经过一段同样长的时间,液滴恰好返回到O点。在这两段相同的时间里

A.合力冲量的大小相等          B.动能的变化相等

C.电场力做功相同            D.重力做功相同

试题详情

19.如图所示,一个理想边界为PQMN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宽度为d,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电子从O点沿纸面垂直PQ以速度v0进入磁场。若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2dO′在MN上,且OO′与MN垂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将向右偏转

B.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d

C.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

D.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试题详情

18.“神舟六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距地面高度为343km,运行周期为90分钟; “嫦娥一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运行周期为127分钟。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月球半径为1750km。“嫦娥一号”与“神舟六号”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的线速度大           B.“嫦娥一号”的角速度小

C.“嫦娥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大         D.两者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平方的比值相等

试题详情

17.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有两辆静止的小车AB,质量之比mAmB = 3∶1。将两车用细线拴在一起,中间有一被压缩的弹簧。烧断细线后至弹簧恢复原长前的某一时刻,两辆小车的

A.加速度大小之比aAaB = 1∶1    B.速度大小之比vAvB = 1∶3

C.动能之比EkAEkB = 1∶1      D.动量大小之比pApB = 1∶3

试题详情

16.如图所示,某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1m。t = 0时,波源S开始振动,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振动由此以1m/s的速度开始向右传播。t = 1.0s时,波源S第一次到达波峰处。由此可以判断,t =7.0s时

A.质点b达到最大速度

B.质点c达到最大加速度

C.质点e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质点h正好到达波谷位置

试题详情

15.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沿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半径垂直ab面入射,有光线从ab面射出。以O点为圆心,将玻璃砖缓慢转过θ角时,恰好没有光线从ab面射出。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A.     B.     C.     D.

试题详情

14.氢弹爆炸的核反应是

A.                B.

C.          D.

试题详情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固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内燃机可以把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D.给物体加热,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试题详情

24.如图所示为我国“嫦娥一号卫星”从发射到进入月球工作轨道的过程示意图。在发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加速和变轨,卫星沿绕地球“48小时轨道”在抵达近地点P时,主发动机启动,“嫦娥一号卫星”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由v1提高到v2,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了从地球向月球的飞越。“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114小时飞行到达近月点Q时,需要及时制动,使其成为月球卫星。之后,又在绕月球轨道上的近月点Q经过两次制动,最终进入绕月球的圆形工作轨道I。已知“嫦娥一号卫星”质量为m0,在绕月球的圆形工作轨道I上运动的高度为h,月球的半径r,月球的质量为m,万有引力恒量为G。 

(1)求“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球圆形工作轨道І运动时的周期; 

(2)理论证明,质量为m的物体由距月球无限远处无初速释放,它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运动至距月球中心为r处的过程中,月球引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表示为W=Gm­m/r。为使“嫦娥一号卫星”在近月点Q进行第一次制动后能成为月球的卫星,且与月球表面的距离不小于圆形工作轨道І的高度,其第一次制动后的速度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有

    解得:

(2)设“嫦娥一号卫星”在到达近月点(距月球的距离为h)时进行第一次制动后的最低速度为u1,则

        解得:

   设“嫦娥一号卫星”刚好脱离月球引力的束缚飞离月球,在通过Q点时的速度为u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0     

 解得:u2=

   嫦娥一号卫星能成为月球的卫星,其第一次通过Q点时的速度u应满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