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8分)
某同学想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率,其中使用了自己利用电流表改装的电压表。整个实验过程如下:
A.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按图1连接电路,将电位器R调到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闭合开关S1,调整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然后保持R的阻值不变,合上开关S2,调整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达到半偏,记下此时R′ 的阻值;
B.计算出改装电压表应串联的电阻R0的值。将电阻R0与电流表串联,则R0与电流表共同构成一个新的电压表;
C.将改装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接入如图2所示的校准电路,对改装的电压表进行校准;
D.利用校准后的电压表和另一块电流表,采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
E.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
F.计算出电阻丝的电阻率。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选不同的位置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d。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读数为 mm;
(2)根据图1电路,请在图4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测量电流表内阻的实验电路;
(3) 已知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200µA,若当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正好是满偏刻度的一半时R′的阻值为500Ω。要求改装后的电压表的量程为2V,则必须给电流表串联一个阻值为R0 = Ω的电阻;
(4)在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校准时,发现改装后的电压表的测量值总比标准电压表的测量值小一些,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 )
A.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小,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小
B.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大,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小
C.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小,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大
D.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大,造成串联电阻R0的阻值偏大
(5)在利用校准后的电压表采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时,由于电压表的表盘刻度仍然是改装前电流表的刻度,因此在读数时只能读出电流表指示的电流值a。测量电阻丝的电阻时,可以读得一系列a和对应流经电阻丝的电流b。该同学根据这一系列a、b数据做出的a-b图线如图5所示,根据图线可知电阻丝的电阻值为 Ω。
20.在真空中有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E1,一个带电液滴在电场中O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将E1突然增大到E2,方向不变,作用一段时间。再突然使E2反向,E2大小不变,再经过一段同样长的时间,液滴恰好返回到O点。在这两段相同的时间里
A.合力冲量的大小相等 B.动能的变化相等
C.电场力做功相同 D.重力做功相同
19.如图所示,一个理想边界为PQ、MN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宽度为d,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电子从O点沿纸面垂直PQ以速度v0进入磁场。若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2d。O′在MN上,且OO′与MN垂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将向右偏转
B.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d
C.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
D.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18.“神舟六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距地面高度为343km,运行周期为90分钟; “嫦娥一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运行周期为127分钟。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月球半径为1750km。“嫦娥一号”与“神舟六号”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的线速度大 B.“嫦娥一号”的角速度小
C.“嫦娥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大 D.两者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平方的比值相等
17.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有两辆静止的小车A和B,质量之比mA∶mB = 3∶1。将两车用细线拴在一起,中间有一被压缩的弹簧。烧断细线后至弹簧恢复原长前的某一时刻,两辆小车的
A.加速度大小之比aA∶aB = 1∶1 B.速度大小之比vA∶vB = 1∶3
C.动能之比EkA∶EkB = 1∶1 D.动量大小之比pA∶pB = 1∶3
16.如图所示,某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1m。t
= 0时,波源S开始振动,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振动由此以1m/s的速度开始向右传播。t = 1.0s时,波源S第一次到达波峰处。由此可以判断,t =7.0s时
A.质点b达到最大速度
B.质点c达到最大加速度
C.质点e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质点h正好到达波谷位置
15.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沿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半径垂直ab面入射,有光线从ab面射出。以O点为圆心,将玻璃砖缓慢转过θ角时,恰好没有光线从ab面射出。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A. B.
C.
D.
14.氢弹爆炸的核反应是
A. B.
C.
D.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固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内燃机可以把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D.给物体加热,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24.如图所示为我国“嫦娥一号卫星”从发射到进入月球工作轨道的过程示意图。在发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加速和变轨,卫星沿绕地球“48小时轨道”在抵达近地点P时,主发动机启动,“嫦娥一号卫星”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由v1提高到v2,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了从地球向月球的飞越。“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114小时飞行到达近月点Q时,需要及时制动,使其成为月球卫星。之后,又在绕月球轨道上的近月点Q经过两次制动,最终进入绕月球的圆形工作轨道I。已知“嫦娥一号卫星”质量为m0,在绕月球的圆形工作轨道I上运动的高度为h,月球的半径r月,月球的质量为m月,万有引力恒量为G。
(1)求“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球圆形工作轨道І运动时的周期;
(2)理论证明,质量为m的物体由距月球无限远处无初速释放,它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运动至距月球中心为r处的过程中,月球引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表示为W=Gm月m/r。为使“嫦娥一号卫星”在近月点Q进行第一次制动后能成为月球的卫星,且与月球表面的距离不小于圆形工作轨道І的高度,其第一次制动后的速度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有
解得:
(2)设“嫦娥一号卫星”在到达近月点(距月球的距离为h)时进行第一次制动后的最低速度为u1,则
解得:
设“嫦娥一号卫星”刚好脱离月球引力的束缚飞离月球,在通过Q点时的速度为u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0
解得:u2=
嫦娥一号卫星能成为月球的卫星,其第一次通过Q点时的速度u应满足: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