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0050  410058  410064  410068  410074  410076  410080  410086  410088  410094  410100  410104  410106  410110  410116  410118  410124  410128  410130  410134  410136  410140  410142  410144  410145  410146  410148  410149  410150  410152  410154  410158  410160  410164  410166  410170  410176  410178  410184  410188  410190  410194  410200  410206  410208  410214  410218  410220  410226  410230  410236  410244  447090 

15.如图28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块带电金属板ab平行正对。极板长度为l,板间距也为l,板间存在着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和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假设电场、磁场只存在于两板间的空间区域。一质量为m的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及空气阻力),以水平速度v0从两极板的左端中间射入场区,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金属板a、b间电压U的大小;

(2)若仅将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粒子将击中上极板,求粒子运动到达上极板时的动能大小;

(3)若撤去电场,粒子能飞出场区,求m、v0q、B、l满足的关系;

(4)若满足(3)中条件,粒子在场区运动的最长时间。

试题详情

14.如图27所示,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0.50m,导轨上端接有电阻R=0.80Ω,导轨电阻忽略不计。空间有一水平方向的有上边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40T,方向垂直于金属导轨平面向外。质量为m=0.02kg、电阻r=0.20Ω的金属杆MN,从静止开始沿着金属导轨下滑,下落一定高度后以v=2.5m/s的速度进入匀强磁场中,在磁场下落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在磁场中,

(1)金属杆刚进入磁场区域时加速度;

(2)若金属杆在磁场区域又下落h开始以v0匀速运动,求v0大小。

试题详情

10. 如图15所示,BD是竖直平面上圆的一条竖直直径,AC是该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已知ACBD不重合,且该圆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为E,方向在圆周平面内。将一带负电的粒子QO点以相同的动能射出,射出方向不同时,粒子会经过圆周上不同的点,在这些所有的点中,到达A点时粒子的动量总是最小。如果不考虑重力作用的影响,则关于电场强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由C点指向A点     B.一定由A点指向C

C.可能由B点指向D点?    D.可能由D点指向B

11A.为完成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实验,某同学准备使用如图16所示的实验器材:

电源E(电动势为12V,内阻不计);

木板N(板上从下往上依次叠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

两个金属条AB(平行放置在导电纸上,与导电纸接触良好,用作电极);

滑线变阻器R(其总阻值大于两平行电极间导电纸的电阻);

直流电压表V(量程为6V,内阻很大,其负接线柱与金属条A相连,正接线柱与探针P相连);

开关K,以及导线若干。

现要用图中仪器描绘两平行金属条AB间电场中的等势线。AB间的电压要求取为6V。

(1)在图中连线,画成实验电路原理图。

(2)下面是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将所缺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方。

a.接好实验电路,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到阻值最大处。

b.合上K,并将探针PB相接触。

c               

d.用探针压印的方法把AB的位置标记在白纸上。画一线段连接AB两极,在连线上选取间距大致相等的5个点作为基准点,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压印在白纸上。

e.将探针P与某一基准点相接触,                      用相同的方法找出此基准点的一系列等势点。

f.重复步骤e找出其它4个基准点的等势点。取出白纸画出各条等势线。

11B.在“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实验中,用在导电纸上形成的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描绘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现有一位同学想模拟带负电的点电荷附近电场在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他在木板上依次铺上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并用图钉固定,然后在导电纸中央平放上一个小圆柱形电极A,如图17所示。

 

(1)还需要怎样一个电极?答:       。在图17画出该电极,并用连线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2)通电后,要描绘出过C点的等势线,还需要的仪器是:         

(3)在图17俯视图中,通电后,当将灵敏电流表一个探针接触C点,将另一个探针由C点附近,沿CB滑动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表指针与零刻度夹角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2A.在“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实验中:

(1)改装前需要测量电流表G的内阻Rg,可以用图18所示电路来测定。图中R1是电位器(功能同滑动变阻器),R2是电阻箱。只闭合开关S1,调整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Ig)。再闭合开关S2,调整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正好是满刻度的。关于这种测量表头内阻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电流表G的示数从满偏电流Ig调到满刻度的时,R2中实际电流也等于Ig/3

B.当电流表G的示数从满偏电流Ig调到满刻度的时,R2中实际电流稍大于Ig/3

C.在此实验中表头内阻的测量值R大于其真实值R g

D.选择电动势较大的电源,可以使表头内阻R g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

(2) 用上述实验方法测得电阻箱R2 如图19所示, 则电流表G 的内阻Rg 约为     Ω 

12B.现有一块59C2型的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满偏电流为50μA,内阻约为800-850Ω,把它改装成1mA、10mA的两量程电流表。

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0kΩ;

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定值电阻R0,阻值1kΩ;

电池E1,电动势1.5V;电池E2,电动势3.0V;电池E3,电动势4.5V;(所有电池内阻均不计)

标准电流表A,满偏电流1.5mA;

单刀单掷开关S1和S2,单刀双掷开关S3,电阻丝及导线若干。

(1)采用如图20所示电路测量表头的内阻,为提高测量精确度,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      ;选用的电池为     

(2)将G改装成两量程电流表。现有两种备选电路,如图21甲和乙所示。图     为合理电路,另一电路不合理的理由是        

 

(3)将改装后的电流表与标准电流表逐格进行核对(仅核对1mA量程),画出所用电路图,图中待核对的电流表符号用A'来表示。

12C.利用如图22所示电路测量一量程为300mV的电压表的内阻RVRV约为300Ω。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 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好电路,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滑到a端,闭合开关S2,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较大;

② 闭合开关S1,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

③ 保持开关S1闭合和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S2,调整电阻箱R0的阻值大小,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一半;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即等于电压表内阻RV

实验所提供的器材除待测电压表、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电池(电动势约1.5V,内阻可忽略不计)、导线和开关之外,还有如下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50Ω);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0Ω);

根据以上设计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测量比较精确,从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中,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    。(填序号)。

(2)对于上述测量方法,从实验原理分析可知,在测量无误的情况下,实际测出的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R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RV;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R越大,其测量值R的误差就越    (填“大”或“小”)。

12D.为了测量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的内阻RV(约几千欧),可以采用图23甲电路。

(1)试将图23乙所给实验仪器按实验电路连成测量电路。

(2)在测量时,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

A.闭合开关K

B.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最大;

C.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

D.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的指针指示1.5V,记下此时R0的值;

E.调节变阻器R的滑动片P,使电压表的指针指示3.0V;

F.把变阻器R的滑动片P滑到a端;

G.把变阻器R的滑动片P滑到b端;

H.断开开关K

把必要的合理步骤选出来,按操作顺序将字母代号填在下面横线上      

(3)若在步骤D中读出R0的阻值为图23丙所示位置,则电压表的电阻为    Ω。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与真实值相比偏      (填大或小)。

 

13A.下列所给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实验仪器:

序号
器材
规格
序号
器材
规格
1
小灯泡
标有“3.8V,0.3A”字样
5
滑动变阻器R1
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1.0A
2
电压表V
量程0-5V;内阻5kΩ
6
滑动变阻器R2
最大阻值1kΩ,额定电流0.5A
3
电流表A1
量程0-100mA;内阻4Ω
7
直流电源E
电动势约为6V,内阻约为0.5Ω
4
电流表A2
量程0-500mA;内阻0.4Ω
8
导线、电键等
 

(1)滑动变阻器应选        

(2)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3)利用实验中得到实验数据在图24所示的I-U坐标系中,描绘得出了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根据此图给出的信息,若把该灯泡接到一个电动势为3.0伏,内阻为10Ω的直流电源时小灯泡发出的实际功率约为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B.如图25所示为一个小灯泡的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关系曲线。

(1)若把三个相同这样的灯泡串联后,接到电压恒定的12V电源上,求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小灯泡的电阻为     Ω。

(2)如图26所示,将同种规格的两个这样的小灯泡并联后再与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在电压恒定的8V的电源上,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小灯泡的电阻为    Ω。

 

试题详情

9.如图14甲所示,在空间存在一个变化的电场和一个变化的磁场,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右(图甲14中由BC),场强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4乙所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4丙所示。在t=1s时,从A点沿AB方向(垂直于BC)以初速度v0射出第一个粒子,并在此之后,每隔2s有一个相同的粒子沿AB方向均以初速度v0射出,并恰好均能击中C点,若ABBC=l,且粒子由A运动到C的运动时间小于1s。不计空气阻力,对于各粒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场强度E0和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之比为3 v0:1    

B.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C.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运动的时间之比为π:2

D.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通过C的动能之比为 1:5

试题详情

5.在如图6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流表A、电压表V1、V2、V3均为理想电表,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当R2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的过程中          (   )

A.电压表V1的示数增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V3示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与电压表V1、V2示数的变化量的绝对值之和相等    

C.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不变

D.电压表V3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A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保持不变

6A.如图7甲所示,两个相邻的有界匀强磁场区,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磁场区在y轴方向足够宽,在x轴方向宽度均为a,一正三角形(中垂线长为a)导线框ABC从图示位置向右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图5乙中感应电流i与线框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

 

6B.如图8所示,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区域宽度为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一边长为a、电阻为4R的正方形均匀导线框ABCD从图示位置沿水平向右方向以速度v匀速穿过两磁场区域,在下图中线框AB两端电压UAB与线框移动距离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

7A.如图9甲所示,一条电场线与Ox轴重合,取O点电势为零,Ox方向上各点的电势φx变化的规律如图9乙所示。若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则(   )

A.该电场线的方向将沿Ox的正方向   

B.该电场线可能是孤立正电荷产生的

C.该电场线可能是孤立负电荷产生的

D.该电场线可能是等量异种电荷产生的

7B.如图10甲所示,一条电场线上abc三点间距相等。一电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运动到c过程中其动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0乙所示,则(   )

A.由ac电势依次降落                                                    

B.由ac场强依次减小

C.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增大

D.ab间电压等于ac间电压

8A.如图11所示,一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导轨上端用一电阻R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质量为m的金属杆ab,以初速度v0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某一高度h后又返回到底端。若运动过程中,金属杆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并不计金属杆ab的电阻及空气阻力,则(  )

A.上滑过程中安培力的冲量比下滑过程大

B.上滑过程通过电阻R的电量比下滑过程多

C.上滑过程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比下滑过程多

D.上滑过程的时间比下滑过程长

8B.如图12所示,一质量为m的金属杆ab,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一光滑平行金属轨道的底端向上滑行,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导轨上端用一电阻相连,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轨道与金属杆ab的电阻不计并接触良好。金属杆向上滑行到某一高度h后又返回到底端,在此过程中    (  )

A.整个过程中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2mv0

B.下滑过程中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C.下滑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小于

D.整个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零

8C.如图13所示,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θ角,导轨与两相同的固定电阻R1R2相连,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有一导体棒ab,质量为m,导体棒的电阻R =2R1 ,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ab沿导轨向上滑动,当上滑的速度为v时,固定电阻R1消耗的热功率为P, 此时        (  )   

A.整个装置因摩擦而产生的热功率为μmgcosθ v      

B  整个装置消耗的机械功率为 μmgcosθ v

C.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D.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试题详情

3.如图3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r不能忽略。AB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是一个自感系数相当大的线圈。关于这个电路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开关闭合到电路中电流稳定的时间内,A灯立刻亮,而后逐渐变暗,最后亮度稳定

B.开关闭合到电路中电流稳定的时间内,B灯立刻亮,而后逐渐变/暗,最后亮度稳定

C.开关由闭合到断开瞬间,A灯闪亮一下再熄灭

D.开关由闭合到断开瞬间,电流自左向右通过A

4A.图4所示为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因素的实验装置。两块相互靠近的等大正对(用S表示两极板正对面积)平行金属板MN组成电容器,板N固定在绝缘座上并与静电计中心杆相接,板M和静电计的金属壳都接地,板M上装有绝缘手柄,可以执手柄控制板M的位置。在两板相距一定距离d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所带电量Q不变,对此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当Q保持不变,M板向上移,S减小,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表示电容C变大

B.当Q保持不变,M板向右移,d减小,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表示电容C变大

C.保持QdS都不变,在MN之间插入云母板(介电常数ε>1),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表示电容C越大

D.此实验表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ε、正对面积S、极板间距离d有关

4B.如图5所示,由两块相互靠近的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N与静电计相接,极板M接地。用静电计测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在两板相距一定距离d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所带电量Q不变,下面哪些操作将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

A.将M板向下平移

B.将M板沿水平向左方向远离N

C.在MN之间插入云母板(介电常数ε>1)

D.在MN之间插入金属板,且不和MN接触

试题详情

18.(11分)如图所示,两物块AB并排静置于高h=0.80m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物块的质量均为M=0.60kg。一颗质量m=0.10kg的子弹Cv0=100m/s的水平速度从左面射入A,子弹射穿A后接着射入B并留在B中,此时AB都没有离开桌面。已知物块A的长度为0.27m,A离开桌面后,落地点到桌边的水平距离s=2.0m。设子弹在物块AB 中穿行时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g取10m/s2

(1)物块A和物块B离开桌面时速度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2)求子弹在物块B中穿行的距离;

(3)为了使子弹在物块B中穿行时物块B未离开桌面,

求物块B到桌边的最小距离。

崇文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统一练习

试题详情

17.(9分)如图所示,在坐标xoy平面内存在B=2.0T的匀强磁场,OAOCA为置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金属导轨,其中OCA满足曲线方程C为导轨的最右端,导轨OAOCA相交处的O点和A点分别接有体积可忽略的定值电阻R1R2,其R1=4.0Ω、R2=12.0Ω。现有一足够长、质量m=0.10kg的金属棒MN在竖直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以v=3.0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设棒与两导轨接触良好,除电阻R1R2外其余电阻不计,g取10m/s2,求:

(1)金属棒MN在导轨上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最大值;

(2)外力F的最大值;

(3)金属棒MN滑过导轨OC段,整个回路产生的热量。

试题详情

16.(9分)如图所示,一带电微粒质量为m=2.0×10-11kg、电荷量q=+1.0×10-5C,从静止开始经电压为U1=100V的电场加速后,水平进入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偏转电场中,微粒射出电场时的偏转角θ=30º,并接着进入一个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宽度为D=34.6cm的匀强磁场区域。已知偏转电场中金属板长L=20cm,两板间距d=17.3cm,重力忽略不计。求:

⑴带电微粒进入偏转电场时的速率v1

⑵偏转电场中两金属板间的电压U2

⑶为使带电微粒不会由磁场右边射出,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至少多大?

 

试题详情

15.(8分)2008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如图所示为神舟七号绕地球飞行时的电视直播画面,图中数据显示,飞船距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设飞船、大西洋星绕地球均做匀速圆周运动。

(1)估算神舟七号飞船在轨运行的加速度大小;

(2)已知大西洋星距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估算大西洋星的速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艾鈹戞幊閸婃鎱ㄧ€靛憡宕叉慨妞诲亾闁绘侗鍠涚粻娑樷槈濞嗘劖顏熼梻浣芥硶閸o箓骞忛敓锟�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崘顕ч埞鎴︽偐閸欏鎮欑紓浣哄閸ㄥ爼寮婚妸鈺傚亞闁稿本绋戦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