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0284  410292  410298  410302  410308  410310  410314  410320  410322  410328  410334  410338  410340  410344  410350  410352  410358  410362  410364  410368  410370  410374  410376  410378  410379  410380  410382  410383  410384  410386  410388  410392  410394  410398  410400  410404  410410  410412  410418  410422  410424  410428  410434  410440  410442  410448  410452  410454  410460  410464  410470  410478  447090 

9.     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作“千里马”,而以伯乐喻指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

试题详情

8.   千里马被埋没的表面原因是:才美不外现;作者认为,千里马经常被埋没的主要原因是:伯乐不常有(限五个字);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作者表现出强烈的愤慨之情。

试题详情

7.     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伯乐(在位者)对千里马(人才)起决定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毛遂自荐(用文段以外的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用文段以外的成语填空)知人善任

试题详情

6.     本文中的“执策者”与前段所提到的“食马者”是同一类人,比喻封建社会中摧残、压制和扼杀人才的当权者,作者批判了这种人的愚妄浅薄

试题详情

5.     第1段中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语句形象地描绘了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试题详情

4.     本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试题详情

3.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停顿。

食 马 者 /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 而 食 也

试题详情

2.     翻译: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试题详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  一食尽粟一石(有时)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之不以其(驱使)(方法)  执之曰(马鞭)(面对)

试题详情

5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抉择 喜盈门 手不失卷 不敢跃雷池一步   B.蝉联  口头禅 门可罗雀 识时务者为俊杰   C.商榷 倒记时 心悦诚服 初生牛犊不怕虎   D.甄别 冷不妨 旁征博引  画虎不成反类犬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