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山东卷(10)设椭圆C1的离心率为,焦点在x轴上且长轴长为26.若曲线C2上的点到椭圆C1的两个焦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8,则曲线C2的标准方程为
5.(全国二9)设,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4.(江西卷7)已知、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的点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3.(湖南卷8)若双曲线(a>0,b>0)上横坐标为的点到右焦点的距离大于它到左准线的距离,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2,+)
2.(海南卷11)已知点P在抛物线y2 = 4x上,那么点P到点Q(2,-1)的距离与点P到抛物线焦点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为(,-1)
(1)会利用方程组解的状况确定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2)会求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的弦长,弦的中点坐标:
如:设抛物线经过两点和,对称轴与轴平行,开口向右,直线 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长是,求抛物线方程。
(3)当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求在某些给定条件下地直线线方程;解此类问题,一般是根据条件求解,但要注意条件的应用。
如:已知抛物线方程为在轴上截距为2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且以为径的圆过原点,求直线的方程。
课本题P26练习1(3)(4)3;习题2(3)(4)3,4;P30练习2(3)(4)4;
P31习题5,7,10;P34练习5,6,7;P38练习2,3;P39 习题5,6,7;P42
练习4,5;P44 习题5,6,7;P47 习题8,9,11,12,13,16,17,18,19,21;
高考题
1.(福建卷11)又曲线(a>0,b>0)的两个焦点为F1、F2,若P为其上一点,且|PF1|=2|PF2|,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1)直接法: 已知底边的长为8,两底角之和为,求顶点且的轨迹方程。
(2)定义法:已知圆,定点,若是圆上的动点,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求的轨迹方程。
(3)几何法:是的直径,且,为圆上一动点,作,垂足为,在上取点,使,求点的轨迹。
(4)相关点法(代人法) 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上分别取点和,使(其中为坐标原点,为双曲线的半焦距),求中点的轨迹。
(5)整体法(设而不求法):以为圆心的圆与椭圆交于两点,求中点的轨迹方程。
若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一个常数则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其中定点为焦点,定直线为准线,为离心率。当时,轨迹为椭圆;当时,轨迹为抛物线;当时,轨迹为双曲线。
(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点的轨迹。
其中:定点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图象及几何性质:
|
焦点在轴上, 开口向右 |
焦点在轴上, 开口向左 |
焦点在轴上, 开口向上 |
焦点在轴上, 开口向下 |
标准方程 |
|
|
|
|
图 形 |
|
|
|
|
顶 点 |
|
|||
对称轴 |
轴 |
轴 |
||
焦 点 |
|
|
|
|
离心率 |
|
|||
准 线 |
|
|
|
|
通 径 |
|
|||
焦半径 |
|
|
||
焦点弦 |
(当时,为--通径) |
|||
焦准距 |
|
(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
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
其中: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定直线叫做准线。
常数叫做离心率。
注意:与()表示双曲线的一支。表示两条射线;没有轨迹;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图象及几何性质:
|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 |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 |
||
标准方程 |
|
|
||
图 形 |
|
|
||
顶 点 |
|
|
||
对称轴 |
轴,轴;虚轴为,实轴为 |
|||
焦 点 |
|
|
||
焦 距 |
|
|||
离心率 |
(离心率越大,开口越大) |
|||
准 线 |
|
|
||
渐近线 |
|
|
||
通 径 |
(为焦准距) |
|||
焦半径 |
在左支 在右支 |
在下支 在上支 |
||
焦准距 |
|
(3)双曲线的渐近线:
①求双曲线的渐近线,可令其右边的1为0,即得,因式分解得到。
②与双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是;
(4)等轴双曲线为,其离心率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