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1324  411332  411338  411342  411348  411350  411354  411360  411362  411368  411374  411378  411380  411384  411390  411392  411398  411402  411404  411408  411410  411414  411416  411418  411419  411420  411422  411423  411424  411426  411428  411432  411434  411438  411440  411444  411450  411452  411458  411462  411464  411468  411474  411480  411482  411488  411492  411494  411500  411504  411510  411518  447090 

8.(10年上海高考)               一份对外“和约”(第5分册)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试题详情

36、[解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第一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第二问,有两小问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问,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试题详情

36、(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试题详情

6.(10年北京高考)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法宝。回答第17、18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经分析应该是伴随启蒙思想的传入,作者认为国家政治命运不可寄托在神仙身上,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试题详情

5.(10年重庆高考)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试题详情

4.(10年上海高考)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解析:B。此题只要记住时间,就迎刃而解。唐胥铁路开通是1881年,此知识点在第7分册第1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北伐发生在国共合作后的1926年,此知识点在第5分册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庶民的胜利》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在1918年,此知识点在第5分册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街上路上互行脱帽鞠躬礼正是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

试题详情

3.A [解析]从笔记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理由中“①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可以排除

B,因为义和团运动不排斥清政府; “②提出的

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排除D,因为北伐战争中没有提出任何的关于近代化的思

想主张;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中“①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可以排除C,

因为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和法令,故不是破坏

了生产力,而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提出了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从四个选项

中可以排除C、D,而B不符合题意,故A项为正确答案

试题详情

3.(10年山东高考)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