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1334  411342  411348  411352  411358  411360  411364  411370  411372  411378  411384  411388  411390  411394  411400  411402  411408  411412  411414  411418  411420  411424  411426  411428  411429  411430  411432  411433  411434  411436  411438  411442  411444  411448  411450  411454  411460  411462  411468  411472  411474  411478  411484  411490  411492  411498  411502  411504  411510  411514  411520  411528  447090 

10. (2010.河南省济源一中期中考试) 100多年来中国崛起的三次尝试:①19世纪中后期的同光中兴;②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改订新约运动;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工业化建设。同光中兴时期中国崛起的“尝试”主要是指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答案B

试题详情

9.(2010.河南省济源一中期中考试)太平天国进入南京后,曾一度取消了原来的商业活动,没收了南京城中各店铺的物资归国库。不久,准许天京城外设立商铺,后期,天京城内也恢复了市场,准许商人自由贸易。导致太平天国商业政策变化的社会因素是

①商品经济有比较深厚的社会根基     ②太平天国的阶级属性发生了质变

③《资政新篇》的经济方案得到全面实施  ④消灭商品经济的空想方案行不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C

试题详情

8.(2010.河南省济源一中期中考试)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转》中写道:“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量之哥伦布,维哥达伽马之后,有无数量之维哥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该结果之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朝国力衰退无法承受巨大的航海费用  B.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

C.当时的航海行为缺乏必要的经济动力   D.明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答案C

试题详情

7.(2010.河南省济源一中期中考试)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实施该政策后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

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答案B

试题详情

6.(2010.河北正定中学高三月考)谭嗣同在1896年作诗痛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与以下哪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A.火烧圆明园    B.《马关条约》签订  C.列强瓜分中国  D.南京大屠杀

答案B

试题详情

5.(2010.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期中考试) “补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这说明(  )

①义和团运动已由单纯的反洋教斗争发展到反帝斗争  ②义和团运动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③没有正确地区分爱国与“扶清”的差别  ④维护清朝统治是其首要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试题详情

4、(2010.广东省中山市六校联考)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答案D

试题详情

3、(2010.福建省三校期中联考)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外来诱因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C

试题详情

2、(2010.福建省三校期中联考)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  )

A.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C.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答案C

试题详情

1.(2010.安徽省濉溪县高三月考)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愚暴之无知”是指

A.《南京条约》 三元里人民抗英      B.《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C.《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