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1402  411410  411416  411420  411426  411428  411432  411438  411440  411446  411452  411456  411458  411462  411468  411470  411476  411480  411482  411486  411488  411492  411494  411496  411497  411498  411500  411501  411502  411504  411506  411510  411512  411516  411518  411522  411528  411530  411536  411540  411542  411546  411552  411558  411560  411566  411570  411572  411578  411582  411588  411596  447090 

6.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受者会发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学习“多普勒效应”必须弄清的几个问题:

(1)当波源以速率v匀速靠近静止的观察者A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变大了。但不是“越来越大”。

(2)当波源静止,观察者以速率v匀速靠近波源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也变大了。

(3)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变大。

(4)当波源与观察者背向运动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变小。

[例4]a为声源,发出声波;b为接收者,接收a发出的声波。ab若运动,只限于在沿两者连线方向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静止,ba运动,则b收到的声频比a发出的高

B.ab向同一方向运动,则b收到的声频一定比a发出的高

C.ab向同一方向运动,则b收到的声频一定比a发出的低

D.ab都向相互背离的方向运动,则b收到的声频比a发出的高

答案:A

试题详情

5.机械波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

一切波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特别是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

(1)干涉  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两列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发生干涉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发生干涉还要求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同(要上下振动就都是上下振动,要左右振动就都是左右振动),还要求相差恒定。我们经常列举的干涉都是相差为零的,也就是同向的。如果两个波源是振动是反向的,那么在干涉区域内振动加强和减弱的位置就正好颠倒过来了。

干涉区域内某点是振动最强点还是振动最弱点的充要条件:

①最强: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即δ=nλ

②最弱: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

根据以上分析,在稳定的干涉区域内,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

至于“波峰和波峰叠加得到振动加强点”,“波谷和波谷叠加也得到振动加强点”,“波峰和波谷叠加得到振动减弱点”这些都只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

[例1]  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d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

B.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d质点振动都最强

C.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 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

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

解析: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这不难理解。但是d既不是波峰和波峰叠加,又不是波谷和波谷叠加,如何判定其振动强弱?这就要用到充要条件:“到两波源的路程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最强,从图中可以看出,d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到S1S2的距离相等,所以必然为振动最强点。

本题答案应选B、C

点评: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振幅,而振幅不是位移。每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是在不断改变的,但振幅是保持不变的,所以振动最强的点无论处于波峰还是波谷,振动始终是最强的。

[例2] 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

D.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B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解析:由波的干涉知识可知图6中的质点ABE的连线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叠加是加强区,过DF的连线处和过PQ的连线处波峰和波谷叠加是减弱区。CE两点是振动的加强点,不可能静止不动。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在图示时刻,A在波峰,B在波谷,它们振动是加强的,振幅均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均为10cm,此时的高度差为20cm,所以B选项正确。

ABCE均在振动加强区,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由题图可知波是由E处向A处传播,在图示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C点向水面运动,所以C选项正确。                                           

波的周期T=/v = 0.5s,经过0.25s,即经过半个周期。在半个周期内,质点的路程为振幅的2倍,所以振动加强点B的路程为20cm,所以D选项正确。

点评:  关于波的干涉,要正确理解稳定的干涉图样是表示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相对稳定,但加强区和减弱区还是在做振动,加强区里两列波分别引起质点分振动的方向是相同的,减弱区里两列波分别引起质点分振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发生变化的是振幅增大和减少的区别,而且波形图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在前进。

(2)衍射。

①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②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多。

(3)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

独立传播原理: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不互相影响。

叠加原理:介质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等于几列波单独转播时引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和。

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并不矛盾。前者是描述波的性质:同时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几列波都是独立的。比如一个乐队中各种乐器发出的声波可以在空气中同时向外传播,我们仍然能分清其中各种乐器发出的不同声波。后者是描述介质质点的运动情况:每个介质质点的运动是各列波在该点引起的运动的矢量和。这好比老师给学生留作业:各个老师要留的作业与其他老师无关,是独立的;但每个学生要做的作业却是所有老师留的作业的总和。

[例3]  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振幅、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的两列正弦波(都只有一个完整波形)沿同一条直线向相反方向传播,在相遇阶段(一个周期内),试画出每隔T/4后的波形图。并分析相遇后T/2时刻叠加区域内各质点的运动情况。

解析:根据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可作出每隔T/4后的波形图如①②③④所示。

相遇后T/2时刻叠加区域内abcde各质点的位移都是零,但速度各不相同,其中ace三质点速度最大,方向如图所示,而bd两质点速度为零。这说明在叠加区域内,ace三质点的振动是最强的,bd两质点振动是最弱的。

试题详情

4.机械波的传播特点(规律):

(1)前带后,后跟前,运动状态向后传。即: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起振方向由波源来决定;且其振动频率(周期)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周期),但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滞后。

(2)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振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而不是质点。

试题详情

3.机械波的传播

(1)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机械波的传播是匀速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满足公式:v=λžf

(2)介质质点的运动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的简谐运动,是变加速运动,介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3)机械波转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4)机械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而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试题详情

2.机械波的分类

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

(1)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如:绳上波、水面波等。

(2)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叫纵波,如:弹簧上的疏密波、声波等。

分类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关系
形状
举例
横波
垂直
凹凸相间;有波峰、波谷
绳波等
纵波
在同一条直线上
疏密相间;有密部、疏部
弹簧波、声波等

说明: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试题详情

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①波源(机械振动)②传播振动的介质(相邻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试题详情

2.共振

当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要求会用共振解释现象,知道什么情况下要利用共振,什么情况下要防止共振。

(1)利用共振的有:共振筛、转速计、微波炉、打夯机、跳板跳水、打秋千……

(2)防止共振的有:机床底座、航海、军队过桥、高层建筑、火车车厢……

[例11] 把一个筛子用四根弹簧支起来,筛子上装一个电动偏心轮,它每转一周,给筛子一个驱动力,这就做成了一个共振筛。不开电动机让这个筛子自由振动时,完成20次全振动用15s;在某电压下,电动偏心轮的转速是88r/min。已知增大电动偏心轮的电压可以使其转速提高,而增加筛子的总质量可以增大筛子的固有周期。为使共振筛的振幅增大,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降低输入电压        B.提高输入电压

C.增加筛子质量        D.减小筛子质量

解析:筛子的固有频率为f=4/3Hz,而当时的驱动力频率为f=88/60Hz,即f< f。为了达到振幅增大,应该减小这两个频率差,所以应该增大固有频率或减小驱动力频率。本题应选AD。

[例12]  一物体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小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逐渐增大时,该物体的振幅将:( )

A.逐渐增大

B.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解析:此题可以由受迫振动的共振曲线图来判断。

受迫振动中物体振幅的大小和驱动力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之差有关。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驱动力与固有频率的差值越小,作受迫振动的振子的振幅就越大。当外加驱动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发生共振,振幅最大。  由共振曲线可以看出,当驱动力的频率小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增大驱动力频率,振幅增大,直到驱动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发生共振,振幅最大。在此之后若再增大驱动力频率,则振动物体的振幅减小。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例13]如图所示,在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悬挂有 a、b、c、d、e五个单摆,让a摆略偏离平衡位置后无初速释放,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振动;接着其余各摆也开始振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各摆的振动周期与a摆相同

B.各摆的振幅大小不同,c摆的振幅最大

C.各摆的振动周期不同,c摆的周期最长

D.各摆均做自由振动

解析:a摆做的是自由振动,周期就等于a摆的固有周期,其余各摆均做受迫振动,所以振动周期均与a摆相同。  c摆与a摆的摆长相同,所以c摆所受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相等,这样c摆产生共振,故c摆的振幅最大。

此题正确答案为A、B。

试题详情

1.受迫振动

物体在驱动力(既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⑴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⑵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由驱动力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共同决定:两者越接近,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两者相差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小。

试题详情

3.图象的用途:从图象中可以知道:

(1)任一个时刻质点的位移   (2)振幅A.  (3)周期T

(4)速度方向:由图线随时间的延伸就可以直接看出

(5)加速度:加速度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而方向总与位移方向相反.只要从振动图象中认清位移(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就迎刃而解了

点评:关于振动图象的讨论

(1)简谐运动的图象不是振动质点的轨迹.做简谐运动质点的轨迹是质点往复运动的那一段线段(如弹簧振子)或那一段圆弧(如下一节的单摆).这种往复运动的位移图象。就是以x轴上纵坐标的数值表示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以t轴横坐标数值表示各个时刻,这样在x-t坐标系内,可以找到各个时刻对应质点位移坐标的点,即位移随时间分布的情况--振动图象.

(2)简谐运动的周期性,体现在振动图象上是曲线的重复性. 简谐运动是一种复杂的非匀变速运动.但运动的特点具有简单的周期性、重复性、对称性.所以用图象研究要比用方程要直观、简便.简谐运动的图象随时间的增加将逐渐延伸,过去时刻的图形将永远不变,任一时刻图线上过该点切线的斜率数值代表该时刻振子的速度大小。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正时沿x正向,负时沿x负向.

[例9]  劲度系数为20N/cm的弹簧振子,它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图中A点对应的时刻

A. 振子所受的弹力大小为0.5N,方向指向x轴的负方向

B.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轴的正方向

C. 在0-4s内振子作了1.75次全振动

D。在0-4s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0.35cm,位移为0

解析:由图可知At轴上方,位移x=0.25cm,所以弹力F=-kx=-5N,即弹力大小为5N,方向指向x轴负方向,选项A不正确;由图可知过A点作图线的切线,该切线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小于90°,切线斜率为正值,即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轴的正方向,选项B正确.  由图可看出,t=0、t=4s时刻振子的位移都是最大,且都在t轴的上方,在0-4s内完成两次全振动,选项C错误.由于t=0时刻和t=4s时刻振子都在最大位移处,所以在0-4s内振子的位移为零,又由于振幅为0.5cm,在0-4s内振子完成了2次全振动,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2×4×0.50cm=4cm,故选项D错误.

综上所述,该题的正确选项为B.

[例10]  摆长为L的单摆做简谐振动,若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取作t=0),当振动至 时,摆球具有负向最大速度,则单摆的振动图象是图中的(  ) 

 解析:从t=0时经过时间,这段时间为,经过 摆球具有负向最大速度,说明摆球在平衡位置,在给出的四个图象中,经过具有最大速度的有C、D两图,而具有负向最大速度的只有D。所以选项D正确。

试题详情

2.振动图象的含义:振动图象表示了振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