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我国的下列税种中,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的是 ( )
A.增值税 B.矿产资源税 C.个人所得税 D.屠宰税
答案 C
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任何公民都必须纳税
B.只有纳税人才依法纳税,不是纳税人就没有纳税义务
C.凡是符合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条件的公民,都必须依法自觉纳税
D.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答案 C
3.(2009·贵阳质检)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规定,个人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应在法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漫画中此人的做法 ( )
①属于抗税行为 ②是缺乏依法纳税意识的表现
③会直接导致社会财富的减少 ④属于偷税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的地区对高收入单位采取包税的办法;有的地方擅自改变工资、薪金所得税的扣除标准,调整起征点;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规定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实行先征后退。这些做法都是导致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流失严重的原因。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地区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做法主要违背了税收的 ( )
A.强制性 B.固定性 C.无偿性 D.平等性
答案 B
2.上述地区政府和部门的这些做法 ( )
A.表明地方政府和部门有权规定税收的标准
B.表明地方政府和部门拥有税收的决定权
C.是一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D.是导致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2007年6月28日《南方日报》报道,为使更多的纳税人得到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广州市将实行个人所得税全员明细申报:凡向个人支付应税收入的扣缴义务人均应履行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的义务。据此回答9-10题。
9.实行个人所得税全员明细申报 ( )
①能减少税收的流失,增加财政收入 ②会加重所有工薪劳动者的负担
③是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管的表现 ④能杜绝偷漏个人所得税的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D
10.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出具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能够实现纳税人“明明白白”纳税。这样做 ( )
①有利于纳税人对税收使用的监督 ②有利于调动公民自觉纳税的积极性
③有利于公民监督税务机关依法征税 ④体现了我国税收“用之于民”的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命题视角
[例] 2008年3月1日起,我国个税起征点从现在的1 600元/月上调至2 000元/月。按照这一新的起征点,小王每月仍要缴纳个人所得税500元。对此小王很有看法,认为国家应取消此税。
(1)假如让你去说服小王,请列出你的谈话提纲。
(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你认为国家应怎样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这一举措对经济、社会以及国家产业政策有什么影响?
答案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一是“增收”:从根本上讲,要加快经济发展,培植税源;加强税收征管,减少流失;还可以通过开征新税种、发行国债等其他途径增加财政收入。二是“节支”:实行机构改革,建设节约型社会,减少财政支出。
(3)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影响、减少财政收入,但会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学以致用
材料一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减除额(俗称“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 600元。据估算,这项调整将使国家财政减收约280亿元个人所得税。
材料二 起征点提高前后纳税情况对比
月工资(元) |
原纳税额(元) |
现纳税额 |
1 000 |
10 |
0 |
2 000 |
95 |
|
3 000 |
205 |
115 |
8 000 |
1 065 |
905 |
表 纳税额变化
(1)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对月工资收入2 000元的纳税义务人适用5%税率,其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5%。请计算出现纳税额。
(2)材料二的表和图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请运用宏观调控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 (1)20元。
(2)表反映此次起征点调整使纳税义务人可以少缴一些个人所得税。图反映收入水平越高,纳税额下降率越小;收入水平越低,纳税额下降率越大。
(3)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属于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手段。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国家财政大约要减收280亿元个人所得税款,表明此次宏观调控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目的是增加个人收入,增加消费需求。此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使收入水平较高的人,从中获益相对较小;收入水平较低的人,从中获益相对较大。这表明宏观调控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子 创新试题
1.调整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降低住房交易税费,下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大对个人购房的金融支持力度。这一系列政策将 ( )
①抑制住房价格的持续上升 ②增加消费者的购房需求
③缓减购房者的资金压力 ④增强购房者的纳税人意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2.政府通过调整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以扩大住房消费需求。这表明 ( )
A.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下调住房交易税费必然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
D.固定性将影响税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答案 B
3.2008年中央财政已下拨中西部地区廉租住房保障补助资金81亿元,用于中西部地区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支出和新建廉租住房建设支出。这表明 ( )
A.增加财政收入是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措施
B.财政收入越多越有利于改善民生
C.财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D.增加财政支出是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
答案 C
4.我国从9月1日起实施新的汽车消费税政策:一是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二是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车,税率由3%下调至1%。这一政策的实行 ( )
①大排量汽车的消费会受到抑制 ②小排量汽车的生产会失去市场
③油价将不断提高,但生态意识加强 ④人们的消费意向会受到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5.材料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10月22日宣布,决定对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作出调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
材料二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召开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政府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分析,为什么政府要“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
答案 (1)①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有利于减轻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购房负担,满足他们的基本住房需求。 ②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有助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有利于刺激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市场,这是应对全球经济动荡的积极做法,能有效地扩大内需,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表现。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政府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有利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
8.公民要依法履行纳税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 ( )
①公民都是国家税收的纳税人
②税收是国家实现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③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④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7.公民要有纳税人意识,就应该 ( )
①争做直接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②作为纳税人,将自觉纳税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③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④认真学习税务知识,提高自己的纳税能力和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答案 D
6.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完全转嫁给他人负担时 ( )
A.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B.纳税人不是负税人
C.纳税人只是部分负税人 D.纳税人就不是纳税人了
答案 B
5.2008年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激励进口节能产品、限制耗能高的产品出口。这说明税收是 ( )
①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②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③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④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答案 A
强化训练
4.我国现阶段,增值税征管工作已逐步实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为堵塞征管漏洞、促进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征收增值税 ( )
①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
②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③可以杜绝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④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差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 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