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了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必须给予财政补贴,补贴越多越好。”这一观点 ( )
①认为一定的财政补贴是必要的,但要适度 ②认为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主张国家要尽可能多地增加财政补贴 ④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11.通过财政支出,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实现物价稳定;通过财政投资,扩大内需减少失业;通过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这说明我国的财政 ( )
①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②能促进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是巩固我国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④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10.国家应通过财政收支来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增长滞缓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B.在经济发展过热时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C.在经济增长滞缓时,应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拉动经济增长
D.在经济发展过热时,政府应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答案 D
9.2008年,中国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水平,各级财政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的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80元;参照新农合的做法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并争取将试点范围扩大到50%以上的城市;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及其他有关社保对象的待遇水平。这属于财政支出的 ( )
A.经济建设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债务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 D
8.《经济日报》曾载文指出,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础,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工作基本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生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益。“生财之道”根本在于 ( )
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B.强化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
答案 D
(2009·常州模拟)读漫画,据此回答6-7题。
6.解决图中问题,最根本的是需要 ( )
A.利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 B.实现按劳分配
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实现社会公平
答案 C
7.关于社会公平含义的正确理解是 ( )
A.社会成员的收入要平均 B.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C.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D.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答案 C
4.为了让科技真正进村入户,某农科院把农民和科技人员“绑”在一起,使农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员的利益统一起来。材料所说的“统一”,从经济生活角度上看就是 ( )
A.按土地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
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
C.按信息要素分配与按技术要素分配的统一
D.按资本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统一
答案 B
3.下列属于非按劳分配的有 ( )
①按个体劳动所得 ②技术、信息、管理参与分配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2.上海某高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研制的四轮电驱电池车具有无污染、可靠性强、操作简便、节约能源的特点,获得了发明专利并取得专利收益。专利收益属于 ( )
A.技术要素收入 B.资本要素收入 C.经营管理要素收入 D.按劳分配的收入
答案 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