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2900  412908  412914  412918  412924  412926  412930  412936  412938  412944  412950  412954  412956  412960  412966  412968  412974  412978  412980  412984  412986  412990  412992  412994  412995  412996  412998  412999  413000  413002  413004  413008  413010  413014  413016  413020  413026  413028  413034  413038  413040  413044  413050  413056  413058  413064  413068  413070  413076  413080  413086  413094  447090 

4.材料一  目前,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在农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在农村地区,还有数千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地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地区之间的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存在自然、历史、区位、经济等多方面的较大差异,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差距逐年拉开。

材料三  目前,我国钢铁、电力、化工等8 个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我国一批主力矿山资源日渐枯竭,三分之二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四百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濒临关闭。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城市河段90%左右被污染,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解决上述问题有何影响?

答案  (1)材料一说明城乡差距拉大,尤其是农村地区还有数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材料二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年拉开;材料三说明资源环境问题严重。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体制保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弥补市场的不足。

试题详情

3.2008年7月20日《经济日报》报道:上半年,江西省个体私营企业83.3万户,增长9.8%;从业人员357万人,增长11.7%。非国有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459.7亿元,增长39.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3.7%,拉动工业增长20.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235.6亿元,增长34.8%。

以江西省的非国有经济发展为例,分析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为什么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答案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2)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3)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特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结果,只有在平等竞争中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试题详情

2.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改革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我国为什么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  (1)①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②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③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体制保证。④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2)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试题详情

1.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中有两次重大的改革调整,一次是美国于1933年实施的罗斯福新政,一次是中国自?1 978年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

(1)请简要说明这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

(2)这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如何正确对待计划与市场?

答案  (1)①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②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试题详情

4.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材料二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材料一与材料二,各有什么背景?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  (1)①斯大林曾与列宁一样,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再存在商品生产。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由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即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没有资本家参加,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因而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这种观点有利于苏联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促进发展。②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手段,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主张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2)无论是看待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斯大林和邓小平都没有在不相容的对立两极中思考问题,都未将它们看作社会制度的范畴,都把它们的性质与其相联系的社会制度统一起来,因而都取得理论上的突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试题详情

3.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严重问题;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但建立了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2)苏联: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产值产量,忽视轻工业的发展,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苏联: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但也逐渐束缚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美国: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扩展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试题详情

2.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

--《论十大关系》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们要处理好什么关系?

(2)应如何处理此关系?

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们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

(2)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使重工业的发展有可靠的基础。

试题详情

1.材料一  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豆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两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苏俄政府提供给国际友人的最高饮食待遇。当时苏俄人民的饮食水平就更低了。

材料二  1921年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材料三  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自1923年开始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三个材料中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案  (1)材料一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人民不满意,生产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材料二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人民情绪高涨;材料三反映了尽管遭遇干旱,但国民经济依然快速发展的事实。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二、恢复了国民经济,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试题详情

4.材料一  李嘉图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运行,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

材料二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经济的萧条与失业问题,对此,政府应积极加强调控。他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

材料三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李嘉图和凯恩斯的什么观点?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李嘉图和凯恩斯的观点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

答案  (1)李嘉图的观点是:应通过市场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凯恩斯的观点是:对经济的发展不能完全的自由放任,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2)李嘉图的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未能看到市场的不足,反对国家干预是不对的。凯恩斯的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未能准确地阐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二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试题详情

3.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失败给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启示?

答案  (1)我们应该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把国家的干预和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坚持产权结构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不能搞私有化,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需要借鉴和吸收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但不能照搬他们的理论。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朝着“两个结合”走:一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二是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