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3059  413067  413073  413077  413083  413085  413089  413095  413097  413103  413109  413113  413115  413119  413125  413127  413133  413137  413139  413143  413145  413149  413151  413153  413154  413155  413157  413158  413159  413161  413163  413167  413169  413173  413175  413179  413185  413187  413193  413197  413199  413203  413209  413215  413217  413223  413227  413229  413235  413239  413245  413253  447090 

8.     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等条件并不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人要有所成就,要靠自身的主观努力。我不笨,但是我的成绩不佳,皆因我不够刻苦努力。

试题详情

7.     翻译句子: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①而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像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试题详情

6.     读完本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品质?

答:应该学习作者勤奋好学、不畏艰苦、诚实守信、谦虚尊师的精神品质。

试题详情

5.     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得书之难;求教之难;求教道路之艰;生活之苦。(概括回答)

试题详情

4.     文中写作者加冠以后求学情况时,先写求教之难,再写求教道路之艰,最后写生活之苦。用两个字概括作者的求学经历是“勤”和“艰”。

试题详情

3.     全文总领句是“余幼时即嗜学。”,作者外出求学,以“缊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羡艳之意,其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试题详情

2.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试题详情

 这一阶段大致从2011年6月1日到2011年6月6日。在这个阶段,生物备考只以老师考前提醒的几点为主,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做一些补充和强化即可,关键在于稳定考前心态。建议考生不要再做仿真题,且在高考前夕,各地的“模拟卷”“押宝题”“高考内参”“临门一脚”等琳琅满目、鱼龙混杂,这时没有必要盲目做这些试题,切忌“啃硬骨头”,对于过深的难题,经独立思考又无法解决的,果断放弃,钻“牛角尖”只会浪费时间,因小失大,失去系统梳理某一知识的最后机会。

 这时可每天安排一至两科轻松复习。对某一科目已做过的试卷合起来看一遍,进行自查自纠,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尤其是出错的内容,因为以前出错的知识在大脑中建立了错误的思路,所以有可能再错。也可针对老师的“几点提醒”回归教材,教材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若离开教材去盲目做题,完全是本末倒置。所以依托教材,结合“几点提醒”进行系统整理,非常有效。

 总之,积极备考的复习效果一定优于消极备考的复习效果,积极备考要求主动和有序,无序的备考就是盲目的,效率会比较低。所以,要使复习效率高、效果好,就得先主动地做好复习计划,按合适的计划分阶段推进,步步落实,稳扎稳打,只有这样你的生物学科知识和能力才会得以稳步提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