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3219  413227  413233  413237  413243  413245  413249  413255  413257  413263  413269  413273  413275  413279  413285  413287  413293  413297  413299  413303  413305  413309  413311  413313  413314  413315  413317  413318  413319  413321  413323  413327  413329  413333  413335  413339  413345  413347  413353  413357  413359  413363  413369  413375  413377  413383  413387  413389  413395  413399  413405  413413  447090 

2. 下面两种有机物,选用一种试剂鉴别

甲苯与己烷(酸性)

苯与(水)

试题详情

在有机物的分离或除杂中,有些直接可以通过萃取分液、蒸馏分馏、水洗气洗等操作就能顺利解决,有时还往往需要加入其他试剂,加入的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或者只和非杂质反应,而杂质却不反应),最后不能引进新杂质,且试剂易得,杂质易分。如怎样分离硝基苯与混酸(加入溶液)、乙酸乙酯与乙酸(饱和溶液)、甲烷和乙烯(用溴水)、酒精和水(新制,蒸馏)等等。又例:怎样分离苯、苯甲酸和苯酚?方法:加入溶液,通过分液先得到苯,余下溶液是苯甲酸钠和苯酚钠,再加入分液得到苯酸,最后在苯甲酸钠中加入,得到了苯甲酸。

练习:

1. 选用恰当的试剂和方法除去杂质。

溴乙烷中混有乙醇(水)(分液)

乙醇中混有乙酸()(蒸馏)

试题详情

2. 题型

(1)不加任何试剂的鉴别题 一般先根据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以及溶解性等等),确定一种(或几种)物质,再用已检出的物质继续鉴别。或者利用相互之间反应后产生的现象不同,各个突破。

(2)限用一种试剂利用所加试剂能与多种物质的反应(或虽不反应但出现与众不同的现象)逐一加以鉴别。例:仅用一种试剂即可将酒精、苯酚溶液、己烯、甲苯等四种无色液体区分开来,这种试剂可以是(B)

A. 溶液 B. 溴水

C. 溶液 D. 金属钠

(3)不限任何试剂 这种情况下,只要能熟练掌握每种类别(或物质)的鉴别方法或者特征反应就能顺利进行。例:如何鉴别以下三种物质:乙醇、乙醛、乙酸。根据各自特点可以分别用饱和溶液与新制来检出。

试题详情

1. 检验与鉴别的常用方法

(1)根据溶解性的情况,大部分有机物都不溶于水,如酯类物质、苯、等,而少数物质却易溶于水(或任意比互溶)如:乙醇、甘油、乙醛,因此用水即能检出。

(2)依据有机物的密度大小。如硝基苯与苯、与酯类物质等等。

(3)依据燃烧的现象不同,如能否燃烧、是否产生浓烟(烷烃烯烃炔烃之间的区别)、是否伴有气味(纤维素、蛋白质、塑料等的区别)等等。

(4)检查有机物的官能团:如�CHO,用银氨溶液来检验,烯烃中的双键用加溴水褪色的方法来检验。

(5)特征反应:如淀粉遇碘变蓝;酚类中加入变紫色。

试题详情

35.(09年福建理综·23)(15分)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期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    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氯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      (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答案:(1)  (2)弱于

(3)S+2H2SO4(浓)3SO2↑+2H2O

(4)2H2O22H2O+O2↑(或其他合理答案:)

(5)NaNO2

(6)(3a – 4b)kJ/mol

解析: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性质,涉及化学用语、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热化学的知识。从给出的表,结合T在周期表的位置与族数相等这一条件 ,不难得出T为Al,Q为C,R为N,W为S。(1)T为Al,13号元素。(2)S、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为硫酸强于碳酸,则可得非金属性S强于C。(3)S与H2SO4发生归中反应,从元素守恒看,肯定有水生成,另外为一气体,从化合价看,只能是SO2。(4)比R质子数多1的元素为O,存在H2O2转化为H2O的反应。(5)N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NO,2NO+O2=2NO2,显然NO过量1L,同时生成1L的NO2,再用NaOH吸收,从氧化还原角度看,+2价N的NO与+4价N的NO2,应归中生成+3N的化合物NaNO2。(6)C +O2CO2△H=-a kJ/mol①,4Al+3O2=2Al2O3△H= -4bkJ/mol②。Al与CO2的置换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为:4Al+3CO23C+2Al2O3,此反应的△H为可由②-①×3得,△H=-4b-(-3a)=(3a-4b)kJ/mol。

36.(09年天津理综·7)(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IA
 
0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            _。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常温下,为使0.1 mol/L M 溶液中由M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Y溶液至           

答案:(1)Na>Al>O  (2)HNO3>H2CO3>H2SiO3   (3)   (4)a  b

(5)Al3++3NH3·H2O=Al(OH)3↓+3NH4+   2Al2O3(熔融)4Al+3O2↑   溶液的pH等于7

解析:本题以周期表为题材,考查原子半径比较,酸性强弱,电子式,离子方程式以及盐类水解等知识。(1)⑤⑥位于同一周期,且⑤排在⑥的前面,原子半径大,而④在上一周期,比⑤、⑥少一个电子层,故半径最小。(2)②⑦位于同一主族,上面的非金属性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②③位于同一周期,且③在后,非金属性强,对应的酸性强。(3)四种元素分别为氢、氧、钠和氯,离子键显然必须是钠盐,极性共价键则应有两种非金属组成。(4)液态H2O2可以在MnO2、FeCl3等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5)⑥为Al,可推断Z为Al(OH)3,受热分解可产物Al2O3,再电解即可得单质铝。M仅含非金属的盐,显然铵盐,所以X与Y应为AlCl3与NH3·H2O的反应,生成NH4Cl。由于NH4+ 水解,故要使其浓度与Cl相等,则要补充NH3·H2O。由电荷守恒知:c(NH4+ )+ c(H+)c(Cl)+c(OH),若c(NH4+ )c(Cl),则c(H+)= c(OH),即pH=7。

试题详情

14.(8分)(1)7   在K2O、K2O2、KO2、KO3中任选2个   (2)He、Ne、Ar

(3)C、H   (4)Na   (5)NH3  SiH4

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号的金属元素有:Li、Be、Na、Mg、Al、K、Ca。(3)有机物的种类在化合物中占的比例最大,且C、H还能组成无机物。(5)由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可知非金属性:N>C,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可知非金属性:C>Si,所以非金属性:N>Si。又由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也越强可知稳定性:NH3>SiH4

试题详情

34.(8分)(08年海南化学·14)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________。

(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大于_________(填化学式)。

试题详情

33.(10分)(2007海南·1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4

 
 
 
 
 

 

(1)⑤和⑧的元素符号是     和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非金属最强的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⑦、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答案:(1)Si   Ar(2)K   F

(3)铝(或Al)2Al(OH)3 + 3H2SO4=Al2(SO4)3 + 6H2O

         Al(OH)3 + KOH=KAlO2 +2H2O

(4)在NaBr溶液中通入氯气(或加入氯水),溶液变红棕色(或橙色)

考点: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以及常见元素的性质。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确定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元素分别为:N、F、Mg、Al、Si、S、Cl、Ar、K、Br。(2)又知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越来越小,同主族从上到下越来越大;而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越来越大,同主族从上到下越来越小。(3)氢氧化铝为两性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4)利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原理,设计反应Cl2 + 2NaBr=2NaCl+Br2

试题详情

31.(09年海南化学·2)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的化学活泼性:W<X<Y<Z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X<Y<Z

C.单质的氧化能力:W<X<Y<Z       D.元素的最高化合价:W<X<Y<Z

答案:B

解析:本题中元素为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而单质的活泼性分金属与非金属性,氧化能力随着单质晶体形态及分子内的化学键不同有变化,最高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特例(O、F无正价)。

32.(09年海南化学·10)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

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D.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答案:D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同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故D选项有明显错误。其他选项可由硅的性质进行类推。

试题详情

30.(09年广东文基·62)碘单质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

B.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C.从海带中提取I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D.I和Cl是同族元素,HI比HCl稳定

答案:A

解析:是I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A选项正确;加碘食盐的碘是化合态的,不能使淀粉变蓝色,只有游离态的单质碘才能使淀粉变蓝色,故B选项错误;海带中的碘是化合态的,因此从海带中提取I2时要把化合态的转变为游离态的,价态发生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项错误;I和Cl是同族元素,由于I的核电荷数比Cl多,因此Cl的非金属性比I强,所以HCl比HI稳定,故D选项错误。

[考点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