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3466  413474  413480  413484  413490  413492  413496  413502  413504  413510  413516  413520  413522  413526  413532  413534  413540  413544  413546  413550  413552  413556  413558  413560  413561  413562  413564  413565  413566  413568  413570  413574  413576  413580  413582  413586  413592  413594  413600  413604  413606  413610  413616  413622  413624  413630  413634  413636  413642  413646  413652  413660  447090 

6.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则的值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5.2009年10月11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将在美丽的泉城济南召开.奥体中心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综合服务楼三组建筑组成,呈“三足鼎立”、“东荷西柳”布局.建筑面积约为359800平方米,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建筑面积是(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

A.    B.

C.   D.

试题详情

4.估计20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在(   )

A.2与3之间    B.3与4之间

C.4与5之间    D.5与6之间

试题详情

3.如图,直线分别相交于的度数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2.图中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试题详情

1.的相反数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下列几种固定句式,近两年虽未考查到,但也不可忽视。

 ⒈“有……者”

 常用于叙述的开头,以突出叙述的对象。

 如: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有……者”有时候是定语后置的一种形式。这里“有涉江者”是“人”的定语。

 ⒉“无乃……乎”

 表委婉的商榷语气,意思是“恐怕……吧?”

 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奈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部队精疲力竭,远方的对手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⒊“孰与”“与……孰……”

 表示比较和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

 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个(厉害)?

 ⒋“不……亦乎”

 表示委婉的反问,意思是“不是……吗?”或“岂不是……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⒌“何以……为”“何……为”

 表反问,意思是“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

 如: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⒍“有以……”“无以……”

 就是“有所以……”“无所以……”。“有”“无”是动词,“所以”和后面的词语组成名词性短语,作“有”“无”的宾语。意思是“有什么可拿来用来……”“没有什么可拿来用来……”。

 如: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

 译文:项王没有什么话可回答。

 ⒎“有所……”“无所……”

 “有”和“无”是动词,“所……”是名词性短语,作“有”和“无”的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没有什么……”。

 如: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有所近”直译为“有接近的东西”。

 ⒏“如……何”“奈……何”“若……何”

 这种句式用来询问办法,可用“对……怎么样”“把……怎么样”来对译。

 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⒐“非惟……抑亦”

 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如: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⒑“庸……乎”

 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哪里(怎么)……呢?”

 如: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⒒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要……呢?”“还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

 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将颛臾》)

 译文:这是我们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⒓“……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句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译文:听到许多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固定结构,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试卷只有江西卷作为考查点,今年则不同,有全国、北京、天津、上海4家考查了6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忽略了固定结构,往往会理不顺句意,译不准句子“大意”,更谈不上字字落实了。

 正确理解句式,必须把握“两个意识”:

 一是语言标志意识:如固定句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用“得无……乎”“得无……耶”。如文言文中被动句,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用“于”“受……于……”“为”“为……所……”“见”“见……于……”等。

 二是具体语境意识:如动词表被动的句式,即主动句式表达被动内容的句子,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如之前曾讲到的“罪细且不容”句中的“容”便是,这里动词“容”表被动。

 可以预测,200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就句式而言,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固定句式等仍将是考查的热点。

试题详情

6.“若……然”

 相当于“像……一样(似的)”,如“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或相当于“像……这样”。

 如: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上海卷19题)

 “非若吏人、百姓然”中的“若……然”,即“像……这样”。译文:即使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

试题详情

5.“何……之有”

 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意思是“有什么……呢?”,“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天津卷15题)

 这句中“此何难之有焉”,即“此有何难焉”,意思是:这样有什么困难呢?“以为”即“以(之)为”,介词宾语省略。

 译文: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试题详情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

 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如:①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天津卷15题)

 译文: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广东卷9题)

 译文: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