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选出与“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中的“道”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可胜道也哉 B.策之不以其道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2.下列句中的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不名一文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下列句中的加粗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有碑仆道 仆:倒 褒之庐冢也 庐冢:也作庐墓。
B.其文漫灭 文:碑上残存的文字 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C.有怠而欲出者 怠:穷困 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D.夫夷以近 夷:铲平 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反馈练习]
[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名作动,命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明]形作动,照明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险远]形作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之]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结构助词,“的”/不译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③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其下平旷/问其深
③表示远指的代词,那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则其至又加少矣
④第一人称代词,自己,我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助词,无实义 既其出
⑥助词,表示反问,“难道” 其孰能讥之乎
[而]
①连词,表承接,“并且”/不译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来而记之者已少
②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连词,表递进,“并且”/不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
①介词,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连词,表修饰,“来”/不译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③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不译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④连词,表并列,“而且”/不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卒]死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乃]表示判断,“是”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且]将 不出,火且尽
[加]更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当、正在 方是时
[咎]责怪 则或咎其欲出者
[相]帮助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胜]尽 何可胜道也哉
[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五)略读第5段。
先问:古代游记在文末列出同游者姓名,几乎成为一种定式,说说运用这种定式有什么好处。(①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②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
(四)复习第4段
朗诵思考: “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追问: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不是,它既是专指,又是泛指,而且重在泛指。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何可胜道也哉”。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是泛指文字流传或刊印的讹误。)
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
3.学生练习背诵。
4.检查背诵。先背第4段,然后齐背第1至4段。
(三)复习第3段。
1.内容回顾
①“于是余有叹焉”--“于是”承上,“叹”启下,由叙事过渡到议论。
②“古人……无不在也”--“无不在”就是“无不在心”,省“心”字,使行文简洁。全句意在颂古人博大精深,为下文立论根据。
③“夫夷以近……则至者少”--照应前洞、后洞。“而世之奇伟……在于险远”--照应上文“其见愈奇”。“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上文“则其至又加少矣”。“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事实推出结论,为下文“尽吾志”张本。
④“有志矣……不能至也”推开一层,点出“力”,照应上文“余之力尚足以入”。
⑤“有志与力……不能至也”再推开一层,点出“物以相之”,照应上文“火尚足以明也”。
⑥“然力足以至……讥之乎”--用推理导出最重要的结论(即本文主旨),作者正意只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上。前有反衬,后有反问,语势节节上升。
⑦“此余之所得也”--总收一笔。
2.指点与答疑。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观察天地”。“之”,助词,无义,有舒缓语气作用。“于”,这里表示观察的对象,译成现代语时可省略。
②“险”,这里用的是本义,即“高山”,因为后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说的是前洞地势。
③“至于幽暗昏惑”中的“至于”是实词性词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也”,在一般情况下可省,但此处不能省,它表示肯定的语气,意思是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⑤“此余之所得也”:这是特殊形式的判断句,读时“此”后应作一顿。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