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3602  413610  413616  413620  413626  413628  413632  413638  413640  413646  413652  413656  413658  413662  413668  413670  413676  413680  413682  413686  413688  413692  413694  413696  413697  413698  413700  413701  413702  413704  413706  413710  413712  413716  413718  413722  413728  413730  413736  413740  413742  413746  413752  413758  413760  413766  413770  413772  413778  413782  413788  413796  447090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裁(zhòng)  谀(ē)         入场(quàn)     自自怜(āi)

 B.袅(nu6)   紧(1ēi)     抖(zhàn)    百孔千(chuāng)

 C.精(pì)    躯(qiào)     横面(pōu)     引高歌(háng)

 D.树(bǎi)   守(gè)    配制(jǐ)      目结舌(chēng)

答案:C

解析:A项“艾”应读“yì” B项“颤” 应读“chàn”D项“恪”应读“kè”

试题详情

2.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锁”字,连结两山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

B.一个“逐”字,绾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动地写出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还写出了作者高昂的革命激情。

C.词的上片写景: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茫茫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阔。下片言情:依危把酒,怀古思今,由境及心,豪放深沉。

D.该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完全摆脱了晴川阁、鹦鹉洲这些已被说得滥了的景物,开首就从小处着笔,惊涛骇浪,泱泱大观;随后又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试题详情

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春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九派”,水的支流叫派,相传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九个支派。“中国”,就是国中。

B.“沉沉”亦作“沈沈”,深远貌。“一线”指横在眼前的京汉、粤汉铁路。“穿南北”即横穿南北。

C.“莽苍苍”,迷茫的样子。“龟蛇锁大江”,是说龟山和蛇山夹江对峙,制约着翻滚的江流。

D.“酹”,用酒祭地。“把酒酹滔滔”是说把滔滔江水当酒,来祭奠大地。

试题详情

3.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写在大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试题详情

2.“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    )

A.巫山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

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

试题详情

水调歌头·游泳

1956年6月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概和开阔的胸怀。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诗人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诗人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前景。

试题详情

3.关于这首词的基调,一般有三说:悲凄说、悲壮说、雄壮说,你认为哪种较合适,请申述理由(写自己的新认识也可)

                                      

试题详情

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在括号后打“√”或“×”

(1)从“西风”“雁”“霜”这些意象的使用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在秋季(   )

(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意思是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                           (   )

(3)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清晨凄清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   )

(4)“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撤退时急行军的景象;“喇叭声咽”中的“咽”字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   )

(5)“漫道”,意思是道路漫长,“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作者用这两个词来说明前行之路漫长而艰难。                   (   )

(6)“雄关”点出了娄山关的艰险,“从头”一词,可见作者已经是再过此隘了。(   )

试题详情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填空

(1)“忆秦娥”是这首词的    ,它跟词的    有关;“娄山关”是这首词的      ,它跟词的    有关。

(2)这首词颇具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主要原因在押韵上,如上阕的“   ”“    ”“    ”,下阕的“   ”“    ”“    ”;其次,作者使用了    修辞格,将每阕的中间部分紧密连接在了一起。

试题详情

6.本词56字,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历史。这是高度的时间浓缩的艺术。指出词人用哪几个字成功地浓缩了时间。

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