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图4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9-11题。
表1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
箭竹及灌丛 |
阔叶林 |
旱地 |
水田 |
石砾地、裸地 |
高山灌丛草甸 |
比重(%) |
28.90 |
25.30 |
10.40 |
3.10 |
5.70 |
|
7.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6. 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 80m B. 110m
C. 170m D. 220m
5.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3)。读图3,完成6-8题。
4.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3. N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3-5题。
1.甲市可能是
A. 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二)、归纳总结
艺术特色:
1、高超的艺术构思: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出色的音乐描写:尤以第二段的欢乐曲、深思曲、悲愤曲为甚,运用大量的比喻,兼以拟声、叠词等手法。
3、侧面烘托:三次写江和月,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读者能具体地想像出她“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悲惨生活。
五、拓展迁移
完成课后“练习”三,比较本诗和〈〈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5、全诗的主旨句是?你怎样认识诗歌主旨?
--明确:
1、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
人 物 |
对 比 |
悲剧情感 |
|
琵琶女 |
当年 |
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
京倡商妇怨 |
如今 |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
||
白居易 |
当年 |
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
京官谪官恨 |
如今 |
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
4、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5、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歌通过琵琶女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也通过自身迁谪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直臣遭贬的社会悲剧。
四、感知艺术色彩
(一)、问题探讨:
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琵琶声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读第一段:一闻琵琶,感受如何?
--明确:
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猜想到它的基调是悲凉哀怨。因为:1、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2、“醉不成欢惨将别”,使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3、读第五段: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而诗人却“泪湿青衫”?
--明确:
一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二悲自己的谪居偏远。此时,两人感情已经相通相融。
4、重点研读第二段:
1、清晰的层次:说说琵琶女在这里演奏的五个层次?
2、尾句有何作用?与此句有相同功能的句子,诗中还有哪两处?
3、找出八个比喻,体会妙处?
--明确:
1、五个层次:
前奏曲:出场含羞多庄重,掩抑似诉不得志,信弹说尽无限事。
欢乐曲:《霓裳》《六幺》落玉盘。急切欢快,似当年红火。
深思曲:从间关到幽咽到暂歇。幽愁暗恨,似如今商妇冷落。
悲愤曲:激越悲壮,似是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后缀曲:悄无言,秋月白。余音袅袅,意味不尽。
2、三段中都有关于“江”和“月”的描写:第一段写诗人及其客人在“茫茫江浸月”的情境中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为之神往;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完名曲后的外景;第三段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目下的孤单、凄凉处境。这些描写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读者能具体地想像出她“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悲惨生活。
3、八个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心碎)
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生动形象,有了画面感,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