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3936  413944  413950  413954  413960  413962  413966  413972  413974  413980  413986  413990  413992  413996  414002  414004  414010  414014  414016  414020  414022  414026  414028  414030  414031  414032  414034  414035  414036  414038  414040  414044  414046  414050  414052  414056  414062  414064  414070  414074  414076  414080  414086  414092  414094  414100  414104  414106  414112  414116  414122  414130  447090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作坊(zuō)   心广体胖(pán)   处方(chǔ)   给予帮助(jǐ)

  B.燕山(yān)   戎马倥偬(zǒng)  落枕(lào)    分外高兴(fēn)

  C.于系(gān)   呼天抢地(qiǎng)  饮马(yìn)   供不应求(yìng)

  D.泡桐(pāo)   济济一堂(jǐ)   空余(kòng)   作者附识(shí)

试题详情

20. 答:略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注意例句形式“…是…,有无…,看你…”,要形成排比;内容上有选择的表达意味,“工作”“ 业绩”“ 前途”有递进。

试题详情

19. 示例:该标识以“书”和“沈阳”的首写拼音字母为设计元素,体现活动的主题与地域;翻开的书和两书交汇处的眼睛,对“开卷有益”作出微妙表达。

试题详情

18. 答: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 改为“小芹”;⑦ 改为“她”

试题详情

17. 答:第一问:

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对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试题详情

16. 答:①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②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③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试题详情

15. (1) 答: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 答: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试题详情

14. 答: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试题详情

12.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试题详情

11.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译文: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 居住” 为古今异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