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4616  414624  414630  414634  414640  414642  414646  414652  414654  414660  414666  414670  414672  414676  414682  414684  414690  414694  414696  414700  414702  414706  414708  414710  414711  414712  414714  414715  414716  414718  414720  414724  414726  414730  414732  414736  414742  414744  414750  414754  414756  414760  414766  414772  414774  414780  414784  414786  414792  414796  414802  414810  447090 

19.(09•江苏历史2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1)背景: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汇率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意义: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等价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欧元区(欧盟)已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体;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试题详情

18.(09•重庆文综39题第(2)小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政状况的恶化。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综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东产油国经济状况的变化。

答案  (2)目的:控制石油产地,保障能源安全。影响:战争与冲突不断,财政状况恶化。举措:建立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变化:20世纪70年代前,经济并不繁荣;70年代后,利用石油财富发展经济,日益富裕。

试题详情

17.(09•四川文综37题第(3)小题)

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吗“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

--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

(4)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答案  (3)历史根源: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历史作用:缓和社会矛盾。主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教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难题:人民过于依赖福利制度,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4)主张;用史实论证。

试题详情

16.(2009天津文综历史12题第(3)、(4)小题)

材料四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 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五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中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答案  (3)确立方式:通过立法形式(或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作用: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4)存在问题: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最终结果: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试题详情

15.(09•北京文综39题第(3)小题)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概况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答案  核心思想: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重大影响: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试题详情

14.(09•北京文综37题第(3)小题)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答案  1933年: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1973年: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

试题详情

13.(2009广东文科基础3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详情

12.(2009海南历史21)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史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   )

A.矿业资源互补                    B.人力资源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

答案  A

试题详情

11.(2009海南历史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答案  B

试题详情

10.(09•广东历史24)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   )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答案  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