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学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六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以演示热气球上升为情景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使学生明确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第三环节,了解分子的大小和质量,使学生建立起分子的概念。
第四环节,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第五环节,通过自主活动(教材第72页图6-10),使学生体验分子力的存在。
第六环节,“伽耳顿板”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统计规律的概念,并介绍分子速率的统计规律性。
说明:第一环节、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组成第1课时,第四环节、第五环节和第六环节组成第2课时。
2、流程图说明
情境 演示实验1:热气球上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设问:塑料袋为什么会上升呢?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引出本章节课题。
活动I 介绍人类历史上对物质结构的思考,视频展示教材上第68页图6-3、图6-4,使学生明确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活动Ⅱ 学生实验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分组实验,得出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活动Ⅲ 复习巩固阿伏伽德伽罗数,计算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了解“有趣的大分子”。
活动Ⅴ 演示实验2:墨水扩散。师生交流讨论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从而提出热运动的概念,再通过课件《布朗运动》来强化学生对分子运动的认识。
活动Ⅵ 学生实验2:教材第72页图6-10。学生交流、讨论,体验分子力的存在。
活动Ⅶ 先演示实验3:伽耳顿板。然后让5位学生展示课前投掷壹元硬币(50次)的统计结果,从而提出统计规律这一概念,最后介绍分子速率的统计规律性。
1、教学流程图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力),二是分子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性。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演示热气球上升为情景引入课题,通过介绍人类历史上对物质结构的思考,视频展示教材上第68页图6-3、图6-4,使学生明确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通过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学生实验和“估计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示例以及对“有趣大分子”的了解,使学生建立起分子的概念。在演示实验(“墨水扩散”)的基础上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从而提出热运动的概念,再通过课件《布朗运动》来强化对分子运动的认识。通过假设推理来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再通过自主活动(教材第72页图6-10)使学生体验分子力的存在。先演示“伽耳顿板”实验,然后让5位学生展示课前投掷壹元硬币(50次)的统计结果,从而提出统计规律这一概念,最后介绍分子速率的统计规律性。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方法是: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配合演示实验及课件。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分子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性,方法是:以“投掷硬币”实验和“伽耳顿板”实验为切入点,着重说明“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表现”。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2课时。
3、视频图片:教材中图6-3、图6-4、图6-7、图6-11。
2、课件:《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布朗运动》、《分子运动》、《分子力》。
1、器材:有关热气球的材枓、“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器材(参见教材第69页)、“墨水扩散”实验的器材(参见教材第71页)、“反映分子力”实验的器材(参见教材第72页)、“伽耳顿板”实验的器材(参见教材第73页)、一元硬币。
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分子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性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完成“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等实验,增强仔细观察、认真操作、乐于交流的态度,并从中领略科学家利用宏观的测量方法来探测微观世界的精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自主实验,认识建模在间接测量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抛硬币”和“伽耳顿板”实验的分析,认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