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晶
原理: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1)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或气化,减少一部分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不大的物质。
(2)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重结晶指的是重复冷却结晶。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质。
注意:通常我们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1)进行蒸发时,液体放置在蒸发皿中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以免加热时溶液溅出。
(2)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致使液滴飞溅。
[思考题]如何将NaCl 和KNO3 分离?
将两者的混合物置于烧杯中,加少量100摄氏度热水,在加热的情况下不断少量加入热水并搅拌,直至混合物完全溶解;停止加热,冷却(可以用冰水水浴),当温度降至 30摄氏度时硝酸钾晶体析出;过滤混合溶液得到较为纯净硝酸钾晶体;蒸发滤液,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钾晶体
[思考与交流]从上述实验中我们所制得的实验是纯净物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
[讲]海水中含有可溶于水的CaCl2 、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所以食盐中也可能含有这些物质,而它们可溶于水所以在过滤中无法除去,也即是我们现在所得的产品中含有这些杂质,那我们该如何检验出它们是否存在。请大家先思考一下,在进行物质检验时,我们采取的步骤是什么?
(先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确定其颜色、状态、气味等。当试样是固体时,有时需要先将少量试样配成溶液,再进行鉴定。)
[思考与交流]我们现在要设计实验来鉴定食盐中有可能含有的CaCl2 、MgCl2 以及一些硫酸盐。
[实验设计]现在有一份经过过滤蒸发提纯的实验,要除去其中的CaCl2 、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请你设计实验将它们除去。
[实验步骤]将0.5g 盐放入试管中,加入2ml的水,先滴几滴盐酸酸化,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 离子。
加盐酸酸化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碳酸根的影响,改用硝酸可以吗?不可以,因为硝酸会氧化亚硫酸根为硫酸根)
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过滤。最后加入Na2CO3 溶液。
[投影总结]
杂质 |
加入的试剂 |
化学方程式 |
硫酸盐 |
BaCl2 aq |
BaCl2 + Na2SO4==BaSO4↓+ 2 NaCl |
MgCl2 |
NaOH aq |
MgCl2 +2 NaOH ==Mg(OH)2
↓+2NaCl |
CaCl2 |
Na2CO3 aq |
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 |
[思考与交流]加入试剂的顺序能否改变,你设计的实验有引入其他杂质离子么,如何除去?
(能改变,只要保证Na2CO3 在BaCl2 之后,盐酸加在最后就可以;因为BaCl2 +Na2CO3 ==BaCO3 ↓+2NaCl ;最后会剩余OH― 、CO32― 这两种杂质,为除去,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边加边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总结]我们这节课进行了的提纯实验,主要是练习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用化学方法鉴定物质,请看下面的练习:
[自我评价]
1、过滤
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方法。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操作要点: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
注意: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收回。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3.所有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指定的位置。
1.本试卷共6页,四大题,2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32.如图所示是某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纵横直线表示经纬线,曲线表示海水等温线(单位℃),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
(1)判断图中洋流的性质是暖流还是寒流?
(2)图中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间隔为5°,经过B点的纬线的度数,20°,当“北京时间”为2001年7月7日8时,A点标准时是7月6日19时,判断A点的纬度为_______;经度为_______。
(3)假如该图所示洋流在太平洋某海区,该洋流的名称是_______。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给该地区带来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
31.下图所示的是我国东经110°以东地区的月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M、N、P、Q分别代表不同纬度带的四个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用字母表示的四个地区中,最容易发生春旱的地区是 地区。
(2)N地区五、六月份的月降水量大约是 毫米,七、八月份的月降水量大约是 毫米,据此判断N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地形区)。
(3)M、N、P、Q四个地区降不的主要类型是 。
(4)从M至Q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 ,雨季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5)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变化 ,地区分布 ,容易造成 灾害。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30、读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5,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图中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
(2)说明A、B两地的降水变率较小的主要原因。
(3)图示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分析该地成为商品棉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29.下图为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等压线P的值为__________。
(2)写出C、D、E三处风的名称。
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3)分析E处此季节盛行风的成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