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之处
(1)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4)发展结果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厂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之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典例剖析
[例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1.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2)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力.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3)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3.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科教文化事业得到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
重点阐释
2.工业方面:建成了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如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
1.农业方面(1)粮棉产量稳步增长,已跃居世界首位(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对外开放
(1)原则:平等互利。
(2)措施 ①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②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被正式确定为经济特区。 ③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直──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经济体制改革
(1)含义: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农村改革
①原因:人民公社的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到1978年.全国尚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②概况:安徽、四川等省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全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人民公社旧体制。
③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正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3)城市改革
①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逐步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1985年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②意义:经过改革,城市经济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1、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案]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对国内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认识及变化的原因
认识:
①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中共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而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中心任务逐渐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十一届二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原因:
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逐步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毛泽东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②1957年,党中央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最终作出了错误的决策。
③“文革”结束后,党正确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革”的教训。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典例剖析[例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
[答案)C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关于“两个凡是”
出台背景:随着批判“四人帮”运动的深入,全国人民要求纠“左”呼声增高,并要求邓小平复出。
主要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阻挠邓小平复出;根本目的是为了继续坚持“文革”错误、维护个人地位
实质: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危害: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拜;在实践上,阻挠了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纠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