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重点突破
高三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议论文写作。其常规训练已在高二完成,则高三训练的突破口应是分步纠误。措施有二,一是优作导引,二是病文修改。
1.立规矩,纠思路混乱之误。
有一个东西令人困惑。议论文的思路结构本来不是问题。比如,你去问一个小孩:家里面你喜欢谁?回答:爸爸。再问:你为什么喜欢爸爸?小孩就会列举几件事来说明喜欢的理由。接着问:你真的喜欢爸爸吗?小孩会说:是的,我喜欢!这个“三段论”过程,清晰有序。叫人奇怪的是,小时候就掌握的思维形式,在高三写议论文时屡出问题。表现为:
思路混乱,结构不清,没有条理,佶屈聱牙。这个思路问题,不仅限于段与段的衔接中,而且在段落内部也有很多问题,并列展开、层进展开都存在,让人看着烦躁不堪。
出现思路混乱的基本原因是,学生对议论文的思路结构不十分清楚,所谓“心中无式”。古人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也是一贯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训练的首位,而把字句末节放在次要地位。可见,如果不在文展形制上立规立矩,那就只能是文章未成而先毁。具体来说,立规矩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⑴欣赏满分作文明了整体:
•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 常见的议论文模式:
• 提出问题(引论)------凤头 提:提出论题、论点; 分析问题(本论)------猪肚 证:证明观点的正确; 解决问题(结论)------豹尾 联:联系实际,进一步论证;
• 结:收束全文。
⑵修改问题作文突出局部(本论):
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A、并列式(把论点分为几个分论点) B、对比式(正反对照)
C、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模式:摆现象-----析本质-----指危害-----找原因) D、总分式
⑶ 练习列写作提纲。
通过这个过程,告诉学生,作文要想做好,逻辑性并不比数理化要求得低,实际上,由于内容的复杂,写作对逻辑的要求可能更高。
在进行这样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单一性:
首先,训练题目类型单一,一般情况下,用单向材料作文或者命题作文。因为多向材料作文论理的难度比较大,也不便于类型化评析。
其次,不要让学生过分追求语言,如果急于追求语言,易使表达和思路更加混乱,使问题复杂化。
2、学用例,纠无事无论之误。
⑴会选例。选恰切的事例、选典型事例,选生活实例,选新鲜事例;不选内容不健康的例子,不选自己不熟悉的例子,不选大家都能想到的例子,不选众人耳熟能详的例子;
⑵会述例。叙例在简明。可训练三种述例法。
A。剪裁舍弃法 。 即根据论证的需要,对典型事例进行剪裁处理,舍弃次要信息。
• 如原材料: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 剪裁舍弃变为: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他十八岁在巴黎学法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时,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必须抓住它。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能抓住那次机遇。
•
B。挖掘增补法。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间接的联系,只有把论据所蕴涵的意义挖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才能直接证明论点。另外,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因此,我们要注意从论点的需要出发,注意对论据进行灵活剪裁,挖掘增补,使论据和论点相适应。
C.概括排比法。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列出一组事例,一般用一个句子表述,句子内涵要相当丰富,且一针见血,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点的部分。有两种可循方式。
其一,事实叠加。穿越时空,用整饬的句子荟萃名人典例。如:
• 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其二,句式辅助。经常用到的句式有:“从……到……” ;“当…… 时……”;“假如……那么……” ;“正因为…… 所以……”
例一: 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求安之路的断绝。
例二: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人应具有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的重要。
述例训练时,要强调事例的有序安排,或时空,或逻辑。
⑶ 会议例
• 考生写议论文往往喜欢犯“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毛病,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章常常没有说服力。有人形象地说: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
下段就是失败的文段:
※ 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现在在“可见”之前补充几句分析的话.
• 他们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正是这贫瘠的土壤使他们顽强生长,坚忍不拔,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成功之花。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困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向上,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比较效果,稍加事例分析后,说服力大大加强。事例分析,可授八法:
A.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因。
例: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成为一代“史圣”, 一代体操王子李宁 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添加因果分析的议论文字时,最好用上导引词“之所以”“是因为”等,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B.反向假设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增强说服力。
• 例: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并且用上导引词“如果”“譬如”“若”等。
• C.类比引申法:深刻地揭示事例的内涵,让读者明了你的事例和结果的关联,然后加以延伸。
• 例: 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了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坚韧地围着花盆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毛毛虫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其实,只要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偏离这个圆圈,就会发现花盆周围的松针,而避免死亡的命运。毛毛虫在七天七夜后饿死,是因为它们循规蹈矩,没有一只走出与众不同的第一步。可见,只会机械化做事,缺乏创新精神是不行的。
•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许多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很高,却卖不出去,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没有新意;我国的许多学生在校成绩一流,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佳绩,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缺少“创新”二字,许多服装质地很棒,却不受他人欢迎,也是因为缺乏创新精神,款式不新颖。因此,谁会创新,谁就抢占了制高点,并立于不败之地。
这段话由毛毛虫实验,引伸出“一个人一个厂一个国家缺乏创新精神是不行的”的道理。
D.意义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如:还记得赵括“纸上谈兵”和马谡“痛失街亭”的故事吗?它象两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需要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请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也曾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在我们中国,这方面的格言警句更是俯拾皆是,举不胜举。象“谦受益,满招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等,无一例外,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又如(创新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正是海尔集团这种“大胆尝试,开拓进取”的思想,使海尔集团在市场交锋中大获全胜,并且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海尔总裁杨绵绵曾说“我们的每一次革新,不论成功与否,都使海尔获得了一次新生”。创新改革不仅是一个公司的品质,更多的是人的品质。这种品质像是黑暗中的夜明珠,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E.例后解说法。举了一个比较长的例子后,要考虑:它的中心,它与观点的关系,别人的认识会不会和我不一样?或觉得这个例子跟要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时你就得把它解说一下,或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解说它与观点有什么关系。如:
从前有一种怪病,它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人听说他有这个病,就告诉他,我们村里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就去喝那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他就想:为什么这水能救我?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里的人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是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没有,从来不想;化学家想了,发现芒硝了。“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例之后的解说,其实就是分析材料,它揭示了材料包含的也是作者运用这一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人要善于质疑,善于质疑才会去学,才会去思,最终可能才能解决问题。还揭示了善于质疑和学、思的关系。经这一解说分析,所举例子就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了。)
F.正反对比法
正反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一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如: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然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前面单一的例子,与多了对其进行对比性分析后的文字进行比较,很明显,多了分析,说服力更强了)
又如正反例子分析:普希金说:“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拦路石”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拦路石”知“难”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G、比较分析法
将所举两个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分析,能够透过表象,指出实质。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用祖上的大宅子设喻,形象地分析了“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的态度,鲁迅在这里用的就是辩证分析法。
鲁迅先从反面分析对待大宅子的三种错误态度--因为“怕”而“不敢进门”的是“孱头”;由于“怒”而“放一把火”的是“昏蛋”;由于“慕”而“大吸其剩下的鸦片”的是“废物”,继而转到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对“鱼翅”--“吃掉”,对“鸦片”--“送到药房”去,对“烟枪和烟灯”--“除了送一点到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毁掉”,对“姨太太”--请“各自走散为是”。如此分析,既使论据很好地为论点服务,又避免片面性。
例:论点: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论据: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一半的生命。风浪来,船即将沉没,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
在这故事中,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学又精通哲学,这是他的长处。而渔夫呢,这类知识贫乏,对数学、哲学一窍不通,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恰恰是渔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用自已的长处来攻击他人的短处,其结果自然被渔夫反唇相讥。
2000年奥运会上。面对枪靶,44岁“高龄”王义夫老枪新传,一枪失准,下枪再来,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虽然一直保持在一流选手的行列之中,但从未拿过一项大满贯赛事冠军。在2005年的奥网赛场上,比他小7岁的俄罗斯选手达维登科都能教训他一把。
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品质和心理起了关键的作用。王义夫因为有了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镇定,所以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在下面的几次射击中打出最好的成绩,赢得了金牌。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却因为丧失了意志力,惨败连连,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H、披文示意法
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披露文字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
在引用含蓄性或哲理性较强的名言名句时,要懂得使用此招。在引用后,要对某人的话分析一下,不能停留于简单地引一下,比如只会说“XXX说得好,说……,说的正是这个意思”,“XX这么说,……他的话不正证明了这个道理吗?”其实只是这样简单地引一下效果并不好。如: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
……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这是沿着契诃夫那个比喻的意思继续延伸比喻下去的“披文示意”法。
对含蓄的名言名句的披文示意还有另一方法--
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小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大狗则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辈。青年人应该尊重老前辈,虚心向他们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像契诃夫所说的:“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辈的言语作为金科玉律,哪怕是错误的言论,也不敢加以评论。这种做法只能使他们的思想凝滞,缺乏创造活力。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尤其明显。老前辈的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人敢提出异议。而真正有作为的青年人向来是自信的,他们敢向科学权威挑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因此,劝君不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用比较直白的话,把道理说出来:“不要自惭形秽,不要妄自菲薄,要有主见。”
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和“始”了。
• 以上说的是几种常见的议例方法。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告诉学生:议的目的,是为了使事例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突出,更具说服力,因此,议,必须紧紧围绕论点,决不能偏离论点。
•
(一)主题优先。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一篇文章也好,一千首诗歌也好,主题所向:时也,事也!出题目的人也好,做文章的人也好,主题所向,也是时也,事也!出题人与考生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之中,享同一个“时”,想同一桩“事”。他们应该“英雄所见略同”!这就是说,优先从主题入手训练,针对性会更强,效果当更好。
可作三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主题意识阶段。如前所述,进入高三,即按八大主题分类设置作文练习。这个阶段,每次练习,只规定表达的主题,让学生自己命题,自选文体,自由作文。如
1.写一篇“人对自然应充分尊重与敬畏”的文章(自然观)
2.写一篇“对生命的尊重及生命价值观”的文章(生命话题)
3.写一篇“装饰精神后花园”的文章(义利观)
4.写一篇“青年成长”的文章(人格论)
5.写一篇“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文章(文化话题)
第二阶段:主题探究阶段。在这个阶段,可充分利用课本,采用课内外衔接教学法,对课本所包含的思想进行探究,读写结合,吸收别人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最好的训练形式是读后感写作。如09年全国卷(一、二)、上海卷、海南卷、浙江卷都可以划归此列。
第三阶段:多向立意阶段。通过前两段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培养,思想应该更丰富更深刻,此时可以提供内涵丰富的弹性材料,进行立意的单项训练。如: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有一天,他们又斗起禅机来了。苏东坡首先问:“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禅师毫说:“学士像一尊佛。”接着又反问他: “你看老僧像什么?”苏东坡想了又想,说:“和尚活像一堆牛屎。”佛印禅师听了,默然不语。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回到家里,得意地把他与佛印斗禅的经讲给他的妹妹。苏小妹听后说:“哥哥今天输光了矣! 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苏东坡一怔,揪着胡子只顾发愣。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这则材料可多向理解。它讲的不是科学真理,而是生活智慧;谈的不是如何改变世界,而是如何改变自己。以此为题作文不是要你阐释佛理禅意,而是启示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对待这个世界。“心美了,世界就美了”,这不是唯心不唯心,这是一种境界。据此可立意为 ①请给别人以掌声(学会欣赏别人,赞美别人;大家都这样,人际关系就会更和谐)②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③心如明镜台(心湖澄澈)(心如莲花开)你有一个怎样的心灵你就拥有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有美的心灵才能发现美,享受美好。④你是我的倒影 (他人如镜映照自己)透过你如何对待别人,可以照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站在这面镜子前,人看见的是人,狗看见的是狗;心中有爱看这世界处处美好,一片祥和;心中有恨这世界一无是处,灰暗一片,外在世界难道不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吗?人人都是一面镜子,照着别人,照着自己,照着三千世界。当我们对着生活这面镜子微笑的时候,生活也会回馈我们微笑;他人是我们的另一面镜子,让我们可以反观自我,时时处处检验自己的言行举止。善良的人看到的是别人的善良和优点,心胸狭窄的人看到的是别人的小肚鸡肠,宽容的人看到的是广博的世界。他人是另一个自我。记住,当你用手指着别人时,有三个手指是指向自己的。⑤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有了全新的生活,美好的人生。你给世界一个微笑,世界会还你一个微笑。人心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客观情形,也有不同的反应。半杯水,知足常乐者会说,“我至少还有半杯水。”怨天尤人者,“我怎么就剩了半杯水呢?”心态改变,则事实就会改变。心中是什么,则世界就是什么。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良好的心态是多么重要。⑥心中有佛。生活就是如此,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它,它就会回报你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倘若我们能够时刻做到“心中有佛”,让仁慈、善良、快乐、慷慨和爱在心底生根发芽,世界就会变得无比美好。心中有善,才能看到善;心中有爱才能感到爱;心中有美才能发现美!⑦相由心生。生活中,你心中有善,你就能成为好人;你心中有恶,你就会成为恶人。从本质上讲,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自己的心灵造就的。⑧小聪明与大智慧。苏东坡在心的修持上境界远不及佛印。在这个故事里,东坡与佛印都只是一个符号。东坡:天下第一才子 , 世俗影响文人相轻, 恃才傲物, 尖酸刻薄, 占便宜,争强好胜,得意张扬, 喜欢耍小聪明;佛印:修炼者,觉者, 明心见性,境界明澈, 内敛,人格完满,大智慧。⑨锦心与绣口。语言是一面镜子。你有怎样的表达,一般来说就会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君子所见无不善,小人所见无不恶。心中有佛,说出的是美语,心中有垢,吐出的是脏言。魔鬼眼里是魔鬼,上帝眼中是上帝。]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多思深思的良好习惯,掌握一些思维方法。
基本思想是:主题优先 、重点突破 、全面升格
分析09高考作文,可以看到2010年高考作文趋势。
1.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将会成为一种稳定的命题题型主流。从命题立意看,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这会成为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之一。.限制会有所增加。但可能开诗禁。
2.将会更加关注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
命题背景:全球一体化、思想多元化、社会转型期 、历史使命感、人生岔道口、身心成长时
考查角度: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独等;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文化交流,如中华文化的世界化、现代化等。这些角度,常考常新。
3. 主旨范围:实现梦想、感悟青春、拥有幸福、健康心灵、 迎接挑战、辩证生活、关心社会、认识自我。
表达重点: 主题之一:健康成长 体验反思; 主题之二:自我修炼 自我实现 主题之三:和谐个性 崇尚理性; 主题之四:投入生活 评论现实 主题之五:感悟自然 保护自然; 主题之六:感悟经典 交流文化 主题之七:忧患意识 悲悯情怀; 主题之八:雄伟抱负 实干精神
4..高分要求:强调个性。其个性表现为:高立意,新材料,活结构,美语言;有文气、正气、大气、才气。文章亮点:内容充实、有时代感、针对性强、思想有深度。
5.低分原因:文章有致命硬伤。如恋“老区”,挤“闹区”,钻“盲区”,闯“禁区”,踏“雷区”。讲形式耍花枪;回到古代复述经典;无人无事,无论无议。
13、已知,求
的值。
12、求值:
11、已知,试用
表示
的值。
10、求证:
9、已知A、B为锐角,且满足,则
=__.
8、已知,则
的值为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