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10.江西省广丰中学段考)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年份 |
茶(磅) |
丝(包) |
1843 |
17727750 |
1787 |
1849 |
82980500 |
16298 |
1854 |
109369000 |
54233 |
1858 |
103564400 |
85970 |
①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③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17.(2010.江西省广丰中学段考)太平天国前期,英国出使中国的全权代表文翰声称:英国“绝不左袒(偏袒)中国政府
(指清政府)”,表示要恪守“中立 ”,同时把《南京条约》的文本抄送给太平天国政
府,英国人上述态度是因为
A.太平天国与英国有相近似的宗教信仰
B.英国人要与太平天国维持一种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
C.英国人惧怕太平天国会进攻沿海地区通商口岸
D.英国人幻想太平天国会承认和维护英国在华的侵略权益
答案D
16.(2010.江西省广丰中学段考)王洛勇主演的《卧底警察》以其机智勇敢,不畏牺牲的新一代缉毒特警的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缉毒英雄的壮丽篇章。一个半世纪之前,也有过无数的爱国志士为抗击毒品而不惜一切。以下各位属于鸦片战争时期主战派的是
①林则徐 ②关天培 ③道光帝 ④邓世昌 ⑤李鸿章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15.(2010.江苏省姜堰中学月考)《世载堂杂忆》载:“天王抵武昌,急欲渡江,直捣北京。东王主张先下南京,效朱明建国故事,立定根基,再行北伐。时届秋冬,将士亦惮北方严寒,故决东下。”这说明太平天国
A.逐渐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 B.领导者的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C.大多将士参加革命是迫于生计 D.在占领武昌之后产生战略分歧
答案D
14.(2010.江苏省姜堰罗塘中学期中考试)在《海国图志》中,“志于英夷特详”。这是因为英国当时是
A.中国最主要的敌国 B.中国最重要的平等贸易国
C.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国家
答案A
13.(2010.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期中考试)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赶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于鸦片无关
B“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C“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D“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答案D
12.(2010.湖北省黄冈中学月考)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答案B
11.(2010.湖北省黄冈中学月考)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答案D
10.(2010.湖北省黄冈中学月考)有人认为:“没有中国人的支持,什么事也干不成。从一开始,鸦片贸易就是中外联合的行动,中国人对鸦片的需求远胜于兰开夏的纺织品,由此出现了超乎外国人想象的鸦片销售网络。”这一观点
A.正确分析了鸦片猖獗的原因 B.准确揭示了鸦片走私的实质
C.企图掩盖外国毒品贩子罪恶 D.体现了历史研究的独特视角
答案C
9.(2010.海南省嘉积中学质检)某文写道:“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变……”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该文主要是针对 ( )
A.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筹条约 B.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朝田亩制度》
C.戊戌变法里的“百日维新” D.义和团运动中的“扶清灭洋”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