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5699  415707  415713  415717  415723  415725  415729  415735  415737  415743  415749  415753  415755  415759  415765  415767  415773  415777  415779  415783  415785  415789  415791  415793  415794  415795  415797  415798  415799  415801  415803  415807  415809  415813  415815  415819  415825  415827  415833  415837  415839  415843  415849  415855  415857  415863  415867  415869  415875  415879  415885  415893  447090 

7.二项式定理: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题例分析]

例1、从6名短跑运动员中选4人参加4×100米接力,如果其中甲不跑第一棒,乙不跑第四棒,问共有多少种参赛方法?

解法:问题分成三类:(1)甲乙二人均不参加,有种;(2)甲、乙二人有且仅有1人参加,有2()种;(3)甲、乙二人均参加,有(-2+)种,故共有252种.

点评:对于带有限制条件的排列、组合综合题,一般用分类讨论或间接法两种.

例2: 有5个男生和3个女生,从中选取5人担任5门不同学科的科代表,求分别符合下列条件的选法数:

(1)有女生但人数必须少于男生.

(2)某女生一定要担任语文科代表.

(3)某男生必须包括在内,但不担任数学科代表.

(4)某女生一定要担任语文科代表,某男生必须担任科代表,但不担任数学科代表.

解:(1)先取后排,有种,后排有种,共有=5400种.

(2)除去该女生后先取后排:种.

(3)先取后排,但先安排该男生:种.

(4)先从除去该男生该女生的6人中选3人有种,再安排该男生有种,其余3人全排有种,共=360种.

例3、、有6本不同的书

(1)甲、乙、丙3人每人2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分成3堆,每堆2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堆方法?

(3)分成3堆,一堆1本,一堆2本,一堆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堆方法?

(4)分给甲、乙、丙3人,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有多少不同的分配方法?

(5)分成3堆,有2堆各一本,另一堆4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堆方法?

(6)摆在3层书架上,每层2本,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

解:(1)在6本书中,先取2本给甲,再从剩下的4本书中取2本给乙,最后2本给丙,共有(种)。

(2)6本书平均分成3堆,用上述方法重复了倍,故共有(种)。

(3)从6本书中,先取1本做1堆,再在剩下的5本中取2本做一堆,最后3本做一堆,共有(种)

(4)在(3)的分堆中,甲、乙、丙3人任取一堆,故共有(种)。

(5)平均分堆要除以堆数的全排列数,不平均分堆则不除,故共有(种)。

(6)本题即为6本书放在6个位置上,共有(种)。

例4、如果在 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成等差数列,求展开式中的有理项。

解: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分别为1,

由题意得:2×=1+=8。

设第r+1项为有理项,,则r是4的倍数,所以r=0,4,8。

有理项为

[巩固训练]

试题详情

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是: .

试题详情

5.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 = ;

(2) +=

(3).

试题详情

4.组合数公式 ===(n,m∈N*,且m≤n).

试题详情

3.排列数公式 ==.(n,m∈N*,且m≤n).

试题详情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试题详情

[基础知识]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试题详情

古人常使用婉辞表示特定意义,所以要注重积累这种特殊用法。

例1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解析:“崩殂”是帝王死的委婉说法。

例14.仆赖无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报任少卿书》)

解析:“待罪”是做官的谦词。

(源自《语文报·高中版》2009年第24期)

试题详情

文言文中一些貌似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其实是古汉语中两个单音节词的连用。它们同形异义,极易误解,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1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解析:无,不要;论,说;无论,不要说。和现代汉语“无论”有别。

例1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解析:中,里面;间,夹杂;中间,中间夹杂。区别于现代汉语“中间”。

试题详情

指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字,从而解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例9.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解析:“要”与“邀”同音通假,“要”解释为“邀请”。

例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解析:“具”通“俱”,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