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6078  416086  416092  416096  416102  416104  416108  416114  416116  416122  416128  416132  416134  416138  416144  416146  416152  416156  416158  416162  416164  416168  416170  416172  416173  416174  416176  416177  416178  416180  416182  416186  416188  416192  416194  416198  416204  416206  416212  416216  416218  416222  416228  416234  416236  416242  416246  416248  416254  416258  416264  416272  447090 

例5. 平行轨道PQ、MN两端各接一个阻值R1=R2 =8 Ω的电热丝,轨道间距L=1 m,轨道很长,本身电阻不计,轨道间磁场按如图所示的规律分布,其中每段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的磁场区域宽度为2 cm,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1 T,每段无磁场的区域宽度为1 cm,导体棒ab本身电阻r=1Ω,与轨道接触良好,现让ab以v=10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求:

(1)当ab处在磁场区域时,ab中的电流为多大?ab两端的电压为多大?ab所受磁场力为多大?

(2)整个过程中,通过ab的电流是否是交变电流?若是,则其有效值为多大?并画出通过ab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解:(1)感应电动势E=BLv=10 V,

ab中的电流I= =2 A,

ab两端的电压为U=IR12=8 V,

ab所受的安培力为F=BIL=2 N,方向向左.

(2)是交变电流,ab中交流电的周期T=2+ 2=0. 006 s,由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可得I2R(2)=2RT,即

通过ab的电流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试题详情

例3.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固定放置一根串接一电阻

R的直角形金属导轨aoB(在纸面内),磁场方向垂 

直纸面朝里,另有两根金属导轨c、d分别平行于oa、oB放置.保持导轨之间接触良好,

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现经历以下四个过程:①以速

V移动d,使它与oB的距离增大一倍;②再以速

V移动c,使它与oa的距离减小一半;③然后,

再以速率2V移动c,使它回到原处;④最后以速率

2V移动d,使它也回到原处.设上述四个过程中通过

电阻R的电量的大小依次为Q1Q2Q3Q4,则

A. Q1Q2Q3Q4   B. Q1Q2=2Q3=2Q4 

C. 2Q1=2Q2Q3Q4  D. Q1Q2Q3Q4 

[解析]:设开始导轨dOB的距离为x1,导轨c

Oa的距离为x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移动

cd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

 通过导体R的电量为:QIΔt

 由上式可知,通过导体R的电量与导体dc移动的速度无关,由于BR为定值,其电量取决于所围成面积的变化.

①若导轨dOB距离增大一倍,即由x1变2 x1,则所围成的面积增大了ΔS1x1·x2

②若导轨c再与Oa距离减小一半,即由x2变为,则所围成的面积又减小了ΔS2·2x1x1·x2

③若导轨c再回到原处,此过程面积的变化为ΔS3=ΔS2·2x1x1·x2

④最后导轨d又回到原处,此过程面积的变化为ΔS4x1·x2

由于ΔS1=ΔS2=ΔS3=ΔS4,则通过电阻R的电量是相等的,即Q1Q2Q3Q4. 所以选(A)。

小结:本题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熟练掌握,明确电量与导轨运动速度无关,而取决于磁通量的变化,同时结合图形去分析物理过程,考查了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4.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光滑导轨位于同一水平

面,导轨上横放着两根相同的导体棒abcd与导轨构成矩形回

路。导体棒的两端连接着处于压缩状态的两根轻质弹簧,两棒

的中间用细线绑住,它们的电阻均为R,回路上其余部分的电阻

不计。在导轨平面内两导轨间有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开始

时,导体棒处于静止状态。剪断细线后,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 (A

D)

A.回路中有感应电动势

B.两根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相同

C.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D.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试题详情

4.解决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必须按题意画出等效电 

路,其余问题为电路分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1.如图所示,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和2R,其余电阻不

计,电容器的电容量为C,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金属棒ab、cd 的长度均为l ,当

棒ab以速度v 向左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当棒cd以速

度2v 向右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电容 C的电量为多

大?  哪一个极板带正电?

解:画出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棒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1=Bl V 

棒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2=2Bl V

电容器C充电后断路,Uef  = - Bl v /3,

Ucd= E2=2Bl V

U C= Uce=7 BL V /3

Q=C UC=7 CBl V /3

右板带正电。

例2. 如图所示,金属圆环的半径为R,电阻的值为2R.金

属杆oa一端可绕环的圆心O旋转,另一端a搁在环

上,电阻值为R.另一金属杆ob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B

定在环上,电阻值也是R.加一个垂直圆环的磁感强度为B

匀强磁场,并使oa杆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如果所有触点接触

良好,ob不影响oa的转动,求流过oa的电流的范围.

解析:Oa 旋转时产生感生电动势,

大小为:,E=1/2×Bωr2

当Oa到最高点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

Imin =E/2.5R= Bωr2 /5R

当Oa与Ob重合时,环的电阻为0,等效电路如图

16乙示:

Imax =E/2R= Bωr2 /4R

∴ Bωr2 /5R<I < Bωr2 /4R

试题详情

3.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跟用电器连接,可以对用电器供电,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解各种问题.

试题详情

题型特点: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或有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回路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回路中将有感应电流。从而讨论相关电流、电压、电功等问题。其中包含电磁感应与力学问题、电磁感应与能量问题。

解题基本思路:1.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相当于一个电源,感应电动势等效于电源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的电阻等效于电源的内阻.

2.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

试题详情

7、实验原理及迁移

《大纲》要求: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能将学过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验中,能够理解改编类实验的原理,在需要时能根据给出的仪器设计实验。这是考查的重点。

例14、(06年全国卷Ⅱ)一块玻璃砖用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析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1、P2、P3、P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上画出直线aa’和bb’,aa’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位置如图)。用P1、P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1)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3、P4

(2)试在题图中标出P3、P4的位置。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

(3)写出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n=    

解析:本实验是根据教材《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改编的,它考查考生实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及迁移能力。认真读题,比较本题与教材中的不同。

答案:ⅰ.在bb′一侧观察P1P2(经bb′折射,aa′反射,再经bb′折射后)的像,在适当的位置插上P3,使得P3P1P2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即让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让它挡住P2(或P1)的像和P3P3P4的位置如图。

ⅱ.①过P1P2作直线与bb′交于O

②过P3P4作直线与bb′交于O′;

      ③利用刻度尺找到OO′的中点M

    ④过O点作bb′的垂线CD,过M点作bb′的垂线与aa′相交与N,如图所示,连接ON

    ⑤∠P1ODθ1,∠CONθ2

ⅲ.。

同型题3(07全国卷1 2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c=,其中v10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物质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他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计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在上述实验中,

P点是    的平均位置,M点是    的平均位置,N点是     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表示的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试题详情

6、实验误差的分析

(1)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2)误差可分:

①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

②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3)百分误差:真实值与测量值之差的绝对值与真实值之比:%。

例13(06天津)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求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球仍从 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 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 O点是垂直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 A、B两球的质量比为 2:1,则未放 B球时 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  __ 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与碰撞后总动量的百分误差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M、N分别是碰后两球的落点的位置,P点是未发生碰撞时A球落点的位置;2 。

试题详情

5、实验数据处理

处理实验数据是中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规律。在考试中对用表格法、图象法、平均值法、描迹法等数据处理方法都有较高的要求和体现。

《大纲》要求: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在中学阶段,实验数据的处理常用计算法和图象法。

例11、(06重庆)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取平均值g=8.667 m/s2

方法B:由取平均值g=8.6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解析:按方法A……,,求平均值:,所以只用到了: S1S6

按方法B计算加速度,为了减少误差,常常用逐差法: ,所以只用到了:S1, S2, S3, S4, S5, S6.因此选择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阻力(空气阻力,振针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复写纸的阻力等),交流电频率波动,长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

同型题1

(07天津22)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大小为________m/s2,AB的距离应为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0.986  2.58 5.99

例12(06天津)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右图所示电路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阻r。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下图所示的R-1/I图线,其中R为电阻箱读数,I为电流表读数,由此可以得到E=    V,r=    Ω。

解析:由题中的电路图,可以表示:当某时刻电阻箱的读数为R时,安培表读数为I。则有: 。当时r=-R=-(-0.9)=0.9Ω;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的电动势,计算图中直线的斜率为2.9,所以电源的电动势为2.9V。

同型题2 (07上海17)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h(hL)。

(1)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q,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q为横坐标,得到如图(乙)所示图像。则当q=30°时,s为 ________m;若悬线长L=1.0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OO’为________m。

答案:(1)保证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2)(3)0.52  1.5

小结:本实验考查实验条件的分析和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试题详情

4、实验电路选择

(1)测量电路--电流表内外接法选取

①电路的对比

连接方式
误差来源
测量值与真实值关系
适用范围
外接法
电压表分流
电流表的读数大于流过待测的电流,故:R测<R真
测小电阻
内接法
电流表分压
电压表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故:R测<R真
测大电阻

②判断方法

a、直接比较法:当待测电阻Rx较小且远小于电压表内阻Rv时,应选用外接法;当待测电阻Rx较大且远大于电流表内阻RA时,应选用内接法。

b、临界值法:当待测电阻Rx<时,视Rx为小电阻,应选用外接法;当Rx>时,视Rx为大电阻,应选用内接法;当Rx时,两种接法均可。

(2)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分压式、限流于接法选取

①电路的对比

调节范围
限流式电路
分压式电路
电压调节范围

0→U
电流调节范围

0→

 说明:U为电源端电压,R为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Rx为待测电阻阻值。

②判断方法

a负载电阻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须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路基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b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接法。

c采用限流电路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电压)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或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压)时,应采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d负载电阻的阻值Rx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或相差不大,并且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不要求从零开始起调,可用限流式接法。

e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应优先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式接法总功率较小。

例10某同学用图所示电路,测绘标有“3.8 V,0.3 V”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R随电压U变化的图象,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量程100 mA,内阻约2  );      A:(量程0.6 A,内阻约0.3  ); 电压表:V1(量程5 V,内阻约5   );      V2(量程15 V,内阻约15  ); 电源:E1(电动势为1.5 V,内阻为0.2  );     E2(电动势为4 V,内阻约为0.04  ).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___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填器材的符号)

解析: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大小,可选择A2、V1和E2。据分压电路的特点,滑动变阻器应选R1

试题详情

3.便于操作原则:选择控制电路时,既要考虑供电电压的变化范围是否满足实验要求,又要注意便于操作。

例9(06北京)某同学用图2所示电路,测绘标有“3.8V ,0.3A”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随电压变化图象。

1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约2);   A2(量程0.6A,内阻约0.3);

    电压表:V1(量程5V,内阻约5k);   V2(量程15V,内阻约15k);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    (阻值范围0-2k)

    电源:(电动势为1.5V,内阻约为0.2);  (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0.04)。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电源     。(填器材的符号)。

答案:A2  V1  R1   E2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