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五只含有等量的酶溶液但PH各不同的试管,每只试管加一块1cm的正方形凝固蛋白块,试管均处于250C室温下,将各试管蛋白消失的时间记录下表:
酶溶液的PH值 |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
1 |
13 |
2 |
9 |
3 |
11 |
4 |
45 |
5 |
大于60 |
(1)酶活性最强时pH是 ,判断依据是 ,该酶在人体内
称之为 。
(2)请以两种方式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方式一 。
方式二 。
高一年级生物试题
4.(12分)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请问:
⑴氨基酸完成a和c过程要通过__________作用。
⑵葡萄糖通过b过程转变为氨基酸要通过_______作用,所产生的氨基酸对人体来说是_________氨基酸。
⑶经过d和c转变成的脂肪,大多储存在________等处。f过程主要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内进行。
附加题:(每空2分,满分10分)
3. (8分)下图示密封箱,内部被 P1、 P2两个能左右滑动的选择透过性膜(滑动摩擦力不计)分割成A、B、C三个容积相同的空间。现假定 A中充满 2mol/L的蔗糖溶液,B中充满 1mol/L的蔗糖溶液,C中充满1.5mol/L的蔗糖溶液。试问:
(l)实验开始时 P1向_________移动, P2向_________移动。
(2) P1和 P2在___________条件下移动停止。
(3)最后A、B、C中空间最大的是__________。
2.(8分)下表为生活在培养液中的玉米幼苗的根对钾、铵离子的吸收量与培养液含氧量之间关系:
培养液浓度(%) 吸收量 (mg/小时)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钾 |
2.5 |
4 |
4.9 |
5.6 |
6 |
6 |
6 |
铵 |
1.6 |
2.3 |
3 |
3.6 |
4 |
4 |
4 |
(1)当培养液中的含氧量在10%到30%的范围内,玉米幼苗根对钾和铵的吸
收量与氧浓度的关系是 。
(2)当氧浓度达到30%以后,玉米幼苗的根对钾和铵的吸收量 ,
主要由于细胞膜上 数量有限。
(3)凡是影响 的因素都会抑制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1.(22分)下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丙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平衡的状态。甲图中1为清水,2为30%的蔗糖溶液)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 (指明在甲图中相应部位), (名称),②
(2)比较甲图中1和2 处溶液浓度的大小
(3)丙图中7的名称为 。甲图中的3相当于丙图中的 ,它与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
(4)若把根毛细胞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它将出现 ,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 ;若把一植株放在90%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 现象
(5)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
25.为探究矿质元素X是否为植物所必需,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四组对照实验方案,你认为设计最科学合理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①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②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③只用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不用基质 ④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蒸馏水 ⑤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完全营养液 ⑥不用基质,只用完全营养液 ⑦不用基质,只用含元素X的蒸馏水 ⑧不用基质,只用蒸馏水
A.以④为实验组,①为对照组 B.以②为实验组,⑤为对照组
C.以③为实验组,⑥为对照组 D.以⑦为实验组,⑧为对照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4.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
A.二糖 B.多糖 C.氨基酸 D.脂肪
23.关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②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③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④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故转化成脂质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22.下列植物细胞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
A.根尖成熟区的细胞 B.根尖伸长区的细胞
C.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活细胞 D.质壁分离后无法复原的细胞
21. 光照下正常生长的某绿色植物,若光照突然停止,其它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应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含量)(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