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上海)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 )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答案 D
解析 1915年时,中国的国体是中华民国共和体制。梁启超所讨论的问题是袁世凯称帝问题。
11.(07·上海)“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答案 C
解析 从“剪发兴”“纤足灭”等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可判断出这些风俗的变化是在辛亥革命后。
10.(08·天津)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 )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答案 C
解析 本题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租界”“地方当局”以及“本质上反映”等信息。天津老城门外出现“三不管”地带,是指租界和地方当局均不管理,由题干中的“租界”反映出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9.(08·宁夏)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和我国现在的社会习俗可排除A、B两项,C、D两项在于“普及”和“融入”两词的区别,“融入”一词揭示了近代中西文化的碰撞融汇的史实。
8.(08·广东)“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的发布时间最可能是在 (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建立初期
答案 C
解析 爱用国货,提倡国货,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之一。从题干来看,能发布这个文告的,是一个新的政权。
7.(08·广东)“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五色旗”。五色旗含五族共和之意,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国民党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1935年后的各种政权不再采用五色旗(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权外)。由此可见,最早应该是辛亥革命时期。
6.(08·四川)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 )
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
答案 C
解析 日本1889年颁布宪法,尽管天皇权力仍然较大,但毕竟在亚洲第一个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而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政体。战争的结局,对当时在政体问题上是否改变正犹豫不决的清王朝有较大影响。
5.(08·广东)《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 )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 B
4.(08·全国Ⅱ)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如“革命运动”、“掠夺中国”、“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等。
3.(08·海南)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答案 C
解析 结合辛亥革命后的现实分析这句话,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致力于实业救国,因此这句话体现了民生主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