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6894  416902  416908  416912  416918  416920  416924  416930  416932  416938  416944  416948  416950  416954  416960  416962  416968  416972  416974  416978  416980  416984  416986  416988  416989  416990  416992  416993  416994  416996  416998  417002  417004  417008  417010  417014  417020  417022  417028  417032  417034  417038  417044  417050  417052  417058  417062  417064  417070  417074  417080  417088  447090 

2. 检查被动语态形式是否正确。

试题详情

1. 检查句子是否该用被动语态。

试题详情

2. 注意时态的协调一致

1)在简单句中, 时态要与时间状语一致。

2)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共用一个主语时, 其时态要求一致。

3)由并列连词连接的两个句子, 时态上也要求一致。

4)当遇到宾语从句和间接引语时, 若其主句是过去时, 则在从句中也必须使用过去时。但是当宾语从句表示的是客观事实和真理时, 一般用一般现在时。

5)与宾语从句一样, 主语从句、 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的时态也要求和主句的时态一致。

6)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也要与主句的时态相呼应, 当从句谓语表示的动作与主句的动作同时发生时, 要用相同的时态。

试题详情

1. 掌握各种时态的用法

试题详情

10.①(使者)到达(冯子材家)时,(发现)冯子材正穿着短衣、光着脚,和牧童一起吆喝着牛犊归来,(使者)说明来意,(冯子材)推辞了这事。(4分,“比及”、“短衣赤足”“启”、 各1分,句意1分) 

②敌人声称某一天攻打关口,冯子材料到敌人(必然)提前到达,就决定先发制人。(3分,“声”、“逆料”各1分,句意1分) 

③越南人民法军的暴虐感到痛苦已很久了,听说冯将军的队伍到了,都来迎接,争着犒劳慰问他们。 (3分,“苦”、“相犒问”句式各1分,句意1分) (不合语意,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当初跟随向荣讨伐广东敌寇,升补为千总。后变动隶属张国梁的部下,累积战功做到了副将。国梁死了,代替他统领他的部队。同治初年,率领三千人镇守镇江。同治九年,调到镇南关。光绪元年,赴贵州担任提督。光绪七年,调回广西。第二年,借口生病回家。

过了两年,法越之战爆发,张树声邀请冯子材训练团练,派遣使者前去请驾。(使者)到了(冯子材家)时,(发现)他正穿着短衣,光着脚,和牧童一起吆喝着牛犊归来,使者说明来意,冯子材推辞了。后来,听说张树声贤明,就到广州去。听说谅山有警,立即赶赴镇南关,而法军己焚烧镇南关后退兵。龙州危急,冯子材认为关前隘口跨过东西两岭,十分险峻,就命令修筑长墙,率领所属部队扼守,派遣王孝祺勤军驻扎在后为犄角之势。敌人声称某一天攻打关口,冯子材料到敌人必然提前到达,就决定先发制人。众人议论不想战斗,冯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第三次到达关外。夜晚逼近敌人堡垒,杀死并俘虏了很多敌人。    法军兵分三路进攻。冯子材对将士们说:“要是法军再打入关内,我们有何面目见广东父老?一定要拼死把守关口!”士兵气势高涨,同清军各路部队合力痛击,敌人逐渐退却。过了一天又蜂拥而至。冯子材指挥众将屹立不动,遇后退者就杀头。自己手持长矛冲出营垒,带领两个儿子冯相荣、冯相华投入战斗。众将士因为冯子材年已70还冲锋陷阵,都受到激励,也拼死战斗。关外的散兵和侨民也来助战,收复了所有被侵占的土地。    越南人民早已不堪忍受法军的暴虐,听说冯将军的队伍到了,都来迎接,争着犒劳慰问他们。冯子材将他们召集来安抚慰问,越南人民争相建立团众,打着冯子材部队的旗号,愿意为清兵运粮作向导。冯子材也毅然自当重任,于是率领全军攻打郎甲,分兵袭击北宁,这时停战的诏书到了,冯子材愤而请战,不被批准,只得班师回国,走的那一天,越南人民夹道啼哭送行,冯子材也挥泪不能自已。入关到龙州,军民一起跪拜迎接,长达30里。

试题详情

9.A (“赴贵州提督任”实在光绪元年“因为疾病调回到广西”不对,文中“七年,还广西。明年,称疾归”应该是称病回家。)

试题详情

8.D (①是回家后的生活情景;②③④是令军民“感奋”的原因;⑤⑥是令军民“感奋”的结果)

试题详情

7.A (A他的,代词;B凭,介词/用,介词;C他,代词/音节衬字,无实义; D于是,连词/竟,副词)

试题详情

6.B (报:批准)

试题详情

5.C(“也”说明②必须在③之后,与上句一起强调了影响的三个方面;⑤主语是“举国”,所以必须在①之后,再根据语序的合理性排列选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