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7007  417015  417021  417025  417031  417033  417037  417043  417045  417051  417057  417061  417063  417067  417073  417075  417081  417085  417087  417091  417093  417097  417099  417101  417102  417103  417105  417106  417107  417109  417111  417115  417117  417121  417123  417127  417133  417135  417141  417145  417147  417151  417157  417163  417165  417171  417175  417177  417183  417187  417193  417201  447090 

5.我国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在:

A. 1953年以后       B. 1956年以后 

C. 1958年以后       D. 1976年以后

解析: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含义主要是指消灭剥削制度,建立公有制,据此可知,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是在民主改革与土地改革以后。

答案:C

试题详情

4.下列民族自治区最早建立的是:

A. 内蒙古自治区      B. 西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 广西壮族自治区

解析:考查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时间,根据对时间的记忆,可得出答案。

答案:A

试题详情

3.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A.民主改革         B.土地改革 

C.经济体制改革       D.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民族关系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A、B两项都属于对少数民族内部事务的处理,只有D项关系到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即在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事务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采取大汉族主义。

答案:D

试题详情

2.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藏、傣、彝族地区社会主义改造方式与内地不同,采用协商的办法,把土地分给藏、傣、彝族人民使用。其根本着眼点是

A.所属的民族不同    B.所处的地理环境差异

C.所处的社会阶段差异  D.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

解析:着眼点即考虑问题的主要依据,根本着眼点即各个依据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所以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关键在于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

答案:C

试题详情

1.当前我国已建立的省级自治区有:

A. 5个   B. 6个   C. 7个    D. 10个

解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答案:A

试题详情

18.(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12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          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       季,

主要是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           ,植被稀少,且常有           天气系统

活动,风力强劲。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 (   )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  春  干燥(少雨)  冷锋 (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试题详情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由图可知,黄河水量主要来自          河段,黄河泥沙主要从          河段输入,黄

河下游河段流域面积小,形状狭长的原因是                          。黄河流程

仅次于长江,位居全国第二,但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长江的1/20,分析说明其径流量小的自然原因。

(2)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可对我国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穿过横亘于长江与黄河流域之间的分水

            ,将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地区。与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相比,西线工程的输水量

和水质情况是                                          

西线工程建设中可能面临哪些不利的自然因素?

(3)黄河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全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除跨流

域调水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黄河流域被誉为我国的“能源流域”。分析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答案  (1)兰州以上  河口至三门峡(或中游)  支流汇入少,下游河道为地上悬河  黄河主要流经我国的干旱、

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区,流域内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2)巴颜喀拉山  引水水量少于东线、中线,但水质量佳   途经高寒缺氧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山高谷深,地

形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有大面积的冻土层,施工难度大。

(3)①修建水利工程(水库)等;②节约用水及采取各种节水措施等(可具体写出);③达标排放、污水治理等;

④合理调整水价;⑤调整经济结构(如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⑥全流域水量统一调配使用。

(4)优势区位因素有:煤炭储量丰富;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

试题详情

(2009·石家庄模拟)读“我国某山地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气候资料”,回答14-16题。

14.该山地若有永久积雪,其雪线海拔高度约为                           (   )

A.2 500米         B.3 000米        C.3 500米        D.4 000米

答案  D

15.根据图中气温、降水资料,判断该山地位于我国的                        (   )

A.西北地区         B.西南山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答案  A

16.该山地北坡海拔2 000米处的植被类型为                            (   )

A.荒漠草原         B.高山草甸       C.典型草原       D.森林

答案  D

试题详情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c等降水量线在酒泉南部弯曲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

A.河流           B.湖泊         C.山脉         D.城市

13.甲地比乙地                                          (   )

A.纬度高、地势高      B.年太阳辐射量小    C.日照时间短      D.气温年较差大

答案  12.C  13.D

试题详情

(2009·西安测试)读下图,回答9-11题。

9.城市N以西的铁路名称是                                   (   )

A.青藏铁路         B.兰青铁路       C.兰新铁路       D.宝成铁路

答案  A

10.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热量

答案  D

11.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作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   )

A.接近市场         B.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C.接近原料产地     D.交通运输方便

答案  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