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7126  417134  417140  417144  417150  417152  417156  417162  417164  417170  417176  417180  417182  417186  417192  417194  417200  417204  417206  417210  417212  417216  417218  417220  417221  417222  417224  417225  417226  417228  417230  417234  417236  417240  417242  417246  417252  417254  417260  417264  417266  417270  417276  417282  417284  417290  417294  417296  417302  417306  417312  417320  447090 

28. 营造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是我国70年代对外关系的重点。下列有关这一时期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的根本原因是中美双方共同的利益要求  B.后者的具体原因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C.两者的共同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前者与后者的不同原因是中国与美国达成妥协

试题详情

27.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遏止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试题详情

26. 下面是一幅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主、团结三大原则②建国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5. 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力--“一国两制”就是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试题详情

24.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大胜利召开。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这个“旗”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请问中共哪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试题详情

23.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迅猛发展。其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应包括 A.改革开放早制度政策优惠,竞争力强   B.地理位置优越,区位竞争力强 C.农村人口少,城市人口多        D.靠近港澳,吸引资金能力强

试题详情

22. “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珠海

试题详情

21.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 A.“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B. “新农村建设”、 “乡镇企业”、“民工潮” 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  D. “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民工潮”

试题详情

20.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学

试题详情

19.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  B. 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C. 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