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7186  417194  417200  417204  417210  417212  417216  417222  417224  417230  417236  417240  417242  417246  417252  417254  417260  417264  417266  417270  417272  417276  417278  417280  417281  417282  417284  417285  417286  417288  417290  417294  417296  417300  417302  417306  417312  417314  417320  417324  417326  417330  417336  417342  417344  417350  417354  417356  417362  417366  417372  417380  447090 

3.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主要成就有:

   (1)1972年,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26届联大上,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4)中美、中日建交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5)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

跟踪思考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转机的关键点。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试题详情

2.开拓外交新局面(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1)新中国成立后,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了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跟踪思考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试题详情

1.建国初期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第一,“另起炉灶”;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第三,“一边倒”;第四,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试题详情

2.近代中国的外交

   (1)晚清外交机构的近代化

   ①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②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跟踪思考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不平等条款吗?

   ③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通称“总理衙门”,简称总署。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跟踪思考

   总理衙门的设立从外交史的角度看有无进步意义?

   ④《辛丑条约》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跟踪思考

   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是清朝中央政府机构半殖民地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2)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跟踪思考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国在外交上实现独立自主了吗?

   (3)北洋军阀时的外交

   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5号内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

   ②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

   ③1924年,孙中山北上宣言中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④五卅运动中,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提出了取消领事裁判权、英日军队从上海永远撤走等谈判条件。

   ⑤1927年初,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跟踪思考

   北洋军阀时期,中日之间发生了哪些重大外交事件?为何这一时期中日之间的外交冲突特别激烈?

   (4)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

   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先后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等。

   ③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④1946年,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跟踪思考

   南京国民政府在外交上有哪些主要功过?

试题详情

1.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1)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中法战争(1883-1885年)。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1931-1945年)。

跟踪思考

   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六次侵华战争的各自目的是什么?中国政府的态度如何?战争的结局如何?

试题详情

3.明清时期

   (1)郑和下西洋:从1405-1433年,郑和先后7次航海,访问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华侨开发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大批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各岛定居,成为华侨。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3)戚继光抗倭: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明中期,倭患愈演愈烈。明将戚继光率戚家军在浙东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重大胜利。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4)葡萄牙租占澳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向明朝地方官借地晾晒货物。后来,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此后,擅自修筑城垣和炮台,设置“自治”机构,任命官吏,派驻军队,强行租占澳门。

   (5)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战舰300多艘,在台湾登陆,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6)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明清之际,俄国侵略者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俄国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正式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跟踪思考

   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方面有哪些重大事件?对外关系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试题详情

2.隋唐时期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新罗来唐朝的留学生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城市设“新罗坊”“新罗馆”;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交往:中日互遣使臣,唐朝时日本10多次派出遣唐使;日本大化改新中的新政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仿照长安的样式;各级学校教授儒学;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鉴真为中日交往作出了突出贡献。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品;天竺一再遣使唐朝;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高僧玄奘和义净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中亚一些国家一再遣使前来,带来名马、异药等特产,与波斯互遣使节;大食与唐朝通使达一个半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传到大食;唐与东罗马有使节往返;唐朝和非洲也有来往。

跟踪思考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历史条件有哪些?唐朝的政治文化对朝鲜、日本有何影响?

试题详情

1.两汉时期

   (1)与朝鲜的关系: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三韩中的辰韩,引进中国文化,语言、称谓与秦相似,有人称之为“秦韩”;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2)同日本的交往: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东汉光武帝时,赐给倭奴国使者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3)同越南的交往:越南的象牙、犀牛、珍珠等不断输往中国;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也在越南推广。

   (4)丝绸之路的开通: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汉武帝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5)与西亚、欧洲的往来:安息利用陆上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到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礼物送给东汉皇帝。

跟踪思考

   两汉时期,我国对外联系的两条主要通道是什么?当时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有多大?

试题详情

5.如何认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大都有一个封建化的过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的规律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始于南北朝时期,以后在封建社会各阶段,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突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面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开始了我国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历程。宋元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大多完成了封建化。

   (2)少数民族实现封建化都是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耕,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逐步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契丹族封建化。党项族仿照宋朝制度,建立官制和兵制,并任用一些汉人担任重要官职,接受了汉族封建文化。

   (3)少数民族建立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首先自身封建化是前提条件。如蒙古政权建立后,逐渐封建化,又通过一系列战争,灭西夏、金和南宋,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满族的兴起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是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八旗制度”,女真族封建化。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满族对全国的封建统治。

   (4)少数民族实现封建化的客观作用是加快了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进程,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专题五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知识归纳

试题详情

4.如何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很多民族。作为一个民族,他们都是各为一个民族;但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一个成员,他们都是中国人。因此,我们写中国历史,要注意不要使汉族人民的历史与中国其他各族人民的历史相分离。

   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是我们对待民族问题的原则。离开这个原则,我们就要犯错误。但应用这种原则去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是用简单方法把不平等的民族关系从历史上删去,或者从那些不平等的关系中挑选一些类似平等的个别史实来证明这个原则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实现,更不是把历史上的不平等的民族关系说成是平等的。而是要揭露历史上的不平等关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的批判的态度,指出这些不平等的民族关系的历史根源和实质。

   民族矛盾,实质上是阶级矛盾,必须用阶级观点去分析民族矛盾。使用阶级观点去分析民族矛盾,不是要把历史上的民族矛盾都说成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是阶级矛盾在民族关系方面的表现,但不等于阶级矛盾。

   反对大民族主义,是我们对待民族问题的一个原则,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汉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主导作用。说汉民族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主导作用,并不违反民族平等的原则,因为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汉族的政治特权而是它的高级的生产方法。权利是应该平等的,作用是不可能平等的。

   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是我们对待民族问题的另一个原则。但不能因此就说我国古代各民族就没有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好像解放以前,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就是一个民族大家庭而不是一个民族大牢狱。

   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但不能说在阶级社会的每个历史时期各族统治阶级之间,就没有矛盾和冲突。要着重写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也要写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学习民族关系时,要区别各族统治阶级与人民。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各族的统治阶级常常以民族的名义发动对另一民族的战争;或者相互勾结,镇压自己民族内部的被剥削阶级。这些战争的策动和政治勾结与各族人民都不相干。但不能因此就说各族人民就只有阶级感情,没有狭隘的民族感情和偏见。由于各族统治阶级的长期挑拨,也由于地域的隔绝,言语不通,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不同,狭隘的民族感情和偏见在各族人民中间也是有的。一直到解放以后,我们还在为了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残余而进行宣传教育,何况古人。

   不要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作为外国人对待。凡生存和活动于今日中国领土以内的古代各民族,不论这些民族和当时中原王朝的关系怎样,应该承认他们都是中国人。但也不能因为同是中国人就说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是民族矛盾,甚至可以不分是非。

   应该承认民族之间,曾经有过相互侵犯的事实,至于谁侵犯谁,不决定于民族的大小,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分析。(翦伯赞《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