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7397  417405  417411  417415  417421  417423  417427  417433  417435  417441  417447  417451  417453  417457  417463  417465  417471  417475  417477  417481  417483  417487  417489  417491  417492  417493  417495  417496  417497  417499  417501  417505  417507  417511  417513  417517  417523  417525  417531  417535  417537  417541  417547  417553  417555  417561  417565  417567  417573  417577  417583  417591  447090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南方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特别是把一批走出校门、献身革命的年轻人刻画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B.那些问题奶粉给食用的婴幼儿所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对于生产奶粉的企业和经营奶粉的市场非整顿不可。(耸人听闻)

C.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是一个腰缠万贯却锱铢必较的典型的吝啬鬼形象。(斤斤计较)

D.京剧和地方戏在艺术形式上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是判若鸿沟的,其实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吸收的地方很多。(泾渭分明)

试题详情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欣赏杜甫那些千古留传的诗作时,我们一定会感悟到在忧患重重的现实处境中诗人的感情心志与民生痛苦如胶似漆般的结合在一起。

B.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布署,完全有条件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C.鲁迅总是独具匠心地抓住一切机会,运用他特有的幽默才能,出奇不意地使词语闪烁出动人的艺术的光芒。

D.辽阔苍茫的戈壁荒漠,缥缈洁白的雪山冰峰,森严幽深的皇城内院,人声鼎沸的京城市井,灵秀旖旎的青山碧水,这一切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浓郁的诗意美。

试题详情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乏   赠   叹   发聋振

B.意   带   堆   而不舍

C.纽   忽   荣   毁家

D.雄   勇   毁   祸起

试题详情

22、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参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的一段自荐文字。文中画线处可能有用语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来作删除或修改。(6分)

   ①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②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③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取得了广东赛区一等奖。⑤我创作的小说《一次机会》、《春天的脚步》分别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⑥凭着敏捷的反应,犀利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黯然失色,自惭形秽,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⑦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

试题详情

(四)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竞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头,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美丽的彩笔--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①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朱注--指朱熹对《论语》的批注。

16、为什么“我”能清晰地记得“有些人”?(4分)

17、结合第三节“我”与第四节“数学老师”待人态度的描写,赏析作品的对比手法。(6分)

18、善于从熟悉的生活中发掘出促人深省的深意,是张晓风散文创作的特点,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认识。(5分)

试题详情

(三)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却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为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试题详情

(二)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瞪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案件,“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俱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