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7743  417751  417757  417761  417767  417769  417773  417779  417781  417787  417793  417797  417799  417803  417809  417811  417817  417821  417823  417827  417829  417833  417835  417837  417838  417839  417841  417842  417843  417845  417847  417851  417853  417857  417859  417863  417869  417871  417877  417881  417883  417887  417893  417899  417901  417907  417911  417913  417919  417923  417929  417937  447090 

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演变中,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集地方权归中央,是历朝的重点。回答1-5题。

1.(2008·苏锡常模拟)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    )

A.兄弟情谊          B.爱屋及乌        C.分割实力      D.分封爵位

  答案  C

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

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   )

A.汉武帝贪财暴虐 

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已经指出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是废除列侯的一个借口,其目的是要逐步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答案  A

解析  宋太祖的话明显表达了选派“儒臣干事者”到地方管理行政事务的意向,同时,显露出宋太祖了解到“武臣”危害之大,不可能派军事将领到地方当行政长官。

4.(2008·广州模拟)“文武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答案  B

解析  唐朝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增强,节度使权力不断膨胀,职位往往遵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由部下拥立,朝廷只能事后追认。他们在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割据自立,形成了藩镇林立的局面。

5.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   )

①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成为今天中国省制的开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D

试题详情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回答8-12题。

8.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公元前219年的刻石一方,上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

不臣者”的文字。这里的“皇帝”指的是                             (   )

A.西周周武王        B.西周的周公        C.秦国的商鞅      D.秦朝的嬴政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公元前219年的时间可以排除A、B、C,另一方面,皇帝制度是秦王嬴政首创的。

9.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是因为这一措施的实行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即皇权至高无上。

10.(2008·镇江模拟)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其中“海内皆臣”

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

A.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集权于皇帝                 D.水陆交通发达,便利统治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所给的时间,分析材料,可知答案为C。

11.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答案  B

12.(2008·潍坊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答案  A

试题详情

宗法制是西周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回答6-7题。

6.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答案  D

解析  从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鲁”可以看出周与鲁的关系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7.(2008·东莞模拟)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               (   )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国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B.以家族的分配制度保障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

C.以血缘亲疏关系确立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保障了国家内部的稳定

D.以宗法制保障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从而稳定各级贵族的统治

答案  A

解析  各级诸侯、卿大夫、士既是一种家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最高宗主-周天子负责。周王即周天子,既是国王,又是家族中的家长。这样,“国”与“家”结合在一起。

试题详情

分封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它的推行使西周成为一个绵延数百年的强国。回答4-5题。

4.(2008·镇江)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                       (   )

A.四手共抬一                      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 

C.阡陌纵横之农田                    D.执干戈以卫社稷

答案  D

解析  先排除与题干关系不大的A、C,分封的区域应该是在王都的周围,起到拱卫中央的作用,从图B的状况和

注释看,可以排除。图D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注释最合题干要求。

5.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参与分晋的“三家”是韩、赵、卫三国 

B.三家所分的“晋国”就是西周初异姓分封的诸侯国之一 

C.春秋末,晋国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是分封制衰落的一个突出表现 

D.司马光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答案  C

解析  三家分晋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崩溃。

试题详情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回答1-3题。

1.史载:启破坏了禅让制,继禹而立。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有扈氏为维护民主传统而战应该肯定         B.启为夺取部落联盟首领而战应该肯定

C.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应该肯定           D.双方为争夺王位而战,都不宜肯定

答案  C

解析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2.(2008·惠州模拟)史书记载:“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它最符合             (   )

A.禹建夏朝                      B.汤灭夏建商

C.西周分封制                    D.春秋诸侯争霸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封诸侯”、“分殷”等信息判断应为灭掉商朝后,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

3.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皇帝制度       D.王位世袭制

答案  B

解析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确立起来的,逐步形成对祖宗的顶礼膜拜。

试题详情

        课题: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1.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次试验称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
2.若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3.以事件A发生的次数X为随机变量,则X服从二项分布.

学生演板例题解答过程

试题详情

(五) 提炼方法  反思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二项分布这一重要的概率模型,又应用这一模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独立重复试验概率问题.应用程序如下:

 1.若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

  2.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X,则

  3.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设计意图: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有反思才有进步,有提炼才能深化.本环节由学生完成,老师予以补充.

  作业:课本P68  A1  A3  B1  B3(选做)

设计意图:作业布置突出本节课知识点、适量,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兼顾学有余力的同学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试题详情

(四). 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

重难点的突破:

(1)强调二项分布模型的应用范围:独立重复试验。(前深化认识)

  (2)运用类比法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以比较。(例题增加的③④)

  (3)创设条件、保证充分的练习。设置基础训练、能力训练、实践创新三个层次的训练题,即模型的直接应用、变形应用和实际应用来突破难点,揭示重点。对实际应用题师生要共同分析讨论,从问题中如何抽象出二项分布模型,要反复引导,循序渐进,加以巩固.   

例题:某一射手平均每射击10次击中8次,求这名射手在10次射击中

①恰好8次击中的概率;②至少8次击中的概率;

③第8次击中的概率;④前8次击中的概率;

   设计意图: 一道紧扣目标的例题,帮助学生回顾概念,告诉学生如何将二项分布模型应用于实际.使学生将本节所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 ①②问可以直接用二项分布模型解决, ③④问是以新带旧,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与比较,以免混淆.

   例题的处理:老师适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板解答过程.

基础训练: 

1.

2.种植某种树苗,成活率为0.9,现在种植这种树苗5棵,试求:

(1)全部成活的概率为(         ) ;          

(2)全部死亡的概率为(         );

(3)至少成活4棵的概率(        ).

3.若某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9,每次射击的结果相互独立,那么在他连续4次的射击中,第一次未击中目标,后三次都击中目标的概率是多少?

4.某产品的次品率P=0.5,进行重复抽样检查,选取4个样品,求其中的次品数X的分布列.

. 设计意图:基础训练是所学知识的直接应用,意在使学生理解二项分布其中每个参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掌握其特征,加深认识。能抽象出比较明显的二项分布模型.由学生口答完成.

能力训练:   

1. 抛掷两个骰子,当至少有一个5点或一个6点出现时,就说试验成功,则在54次试验中成功次数X服从什么分布?        

2.如果每门炮的命中率都是0.6,

(1)有10门炮同时向目标各发射一发炮弹,求目标被击中的概率.

(2)要保证击中目标的概率大于0.99,至少需多少门炮同时发射?

    设计意图: 能力训练是知识的变形应用和逆向思维训练,深化概念,发展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的把握二项分布的本质。

实践创新:

   甲乙两选手比赛,假设每局比赛甲胜的概率为0.6,乙胜的概率为0.4,那么采取3局两胜制还是5局3 胜制对甲更有利?你对局制长短的设置有何认识?

    设计意图:此题设计新颖,贴近生活,贴近高考,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全新的知识生长场景中,强大的诱惑力促使每个学生积极思考。此题是开放性试题,不是直接要你求什么、证什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