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7970  417978  417984  417988  417994  417996  418000  418006  418008  418014  418020  418024  418026  418030  418036  418038  418044  418048  418050  418054  418056  418060  418062  418064  418065  418066  418068  418069  418070  418072  418074  418078  418080  418084  418086  418090  418096  418098  418104  418108  418110  418114  418120  418126  418128  418134  418138  418140  418146  418150  418156  418164  447090 

5.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体中的应用

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除碰撞外忽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没有分子势能),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中:⑴ΔU仅由温度决定,升温时为正,降温时为负;⑵W仅由体积决定,压缩时为正,膨胀时为负;⑶QΔUW共同决定;⑷在绝热情况下Q=0,因此有ΔU= W

例14. 钢瓶内装有高压氧气。打开阀门氧气迅速从瓶口喷出,当内外气压相等时立即关闭阀门。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阀门,会不会再有氧气逸出?

解:第一次打开阀门氧气“迅速”喷出,是一个绝热过程Q=0,同时氧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W<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0,即关闭阀门时瓶内氧气温度必然低于外界温度,而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过一段时间”经过热交换,钢瓶内氧气的温度又和外界温度相同了,由于体积未变,所以瓶内氧气压强将增大,即大于大气压,因此再次打开阀门,将会有氧气逸出。

例15.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ABCA的循环过程(AB为等温线),其中那些阶段是吸热的,那些阶是放热的?整个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首先可以判定C状态下气体温度较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阶段列表进行分析如下:各阶段都应先根据温度和体积的变化确定ΔUW的正负,再根据ΔU=Q+W确定Q的正负。全过程始末温度相同,所以内能相同,但由图可知:W=FS=pΔV(气体做功等于p-V曲线下到横轴间的面积),由图可见AB阶段气体对外界做功少,CA阶段外界对气体做功多,BC阶段气体体积不变W=0,因此全过程外界对气体作正功,气体必然放热。结论是ABBC气体吸热;CA和全过程气体放热。

试题详情

4.气体压强的计算

气体压强的确定要根据气体所处的外部条件,往往需要利用跟气体接触的液柱和活塞等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计算。

试题详情

3.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新大纲只要求定性介绍)

⑴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

⑵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试题详情

2.气体分子动理论

⑴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是:①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通常认为,气体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碰撞器壁外,不受力的作用。②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分子的整体来说,分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研究的方法是统计方法。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规律遵从统计规律。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是确定的,可以求出这个温度下该种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⑵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的。压强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①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②分子的密集程度。

试题详情

1.气体的状态参量

⑴温度。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微观上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量之一,符号T,单位K(开尔文);摄氏温度是导出单位,符号t,单位℃(摄氏度)。关系是t=T-T0,其中T0=273.15K,摄氏度不再采用过去的定义。

两种温度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T = t+273.15KΔT =Δt,要注意两种单位制下每一度的间隔是相同的。

0K是低温的极限,它表示所有分子都停止了热运动。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

⑵体积。气体总是充满它所在的容器,所以气体的体积总是等于盛装气体的容器的容积。

⑶压强。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而产生的。(绝不能用气体分子间的斥力解释!)

一般情况下不考虑气体本身的重量,所以同一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处处相等。但大气压在宏观上可以看成是大气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的重力而引起的。(例如在估算地球大气的总重量时可以用标准大气压乘以地球表面积。)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符号Pa,常用的单位还有标准大气压(atm)和毫米汞柱(mmHg)。它们间的关系是:1 atm=1.013×105Pa=760 mmHg; 1 mmHg=133.3Pa。

试题详情

6.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规律之一,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强有力的武器之一。

例6. “奋进号”航天飞机进行过一次太空飞行,其主要任务是给国际空间站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板长L=73m,宽d=12m,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为η=20%,已知太阳的辐射总功率为P0=3.83×1026W,地日距离为R0=1.5×1011m,国际空间站离地面的高度为h=370km,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约有一半时间在地球的阴影内,所以在它能发电的时间内将把所发电的一部分储存在蓄电池内。由以上数据,估算这个太阳能电池板能对国际空间站提供的平均功率是多少?

解:由于国际空间站离地面的高度仅为地球半径的约二十分之一,可认为是近地卫星,h远小于R0,因此它离太阳的距离可认为基本不变,就是地日距离R0。太阳的辐射功率应视为均匀分布在以太阳为圆心,地日距离为半径的球面上,由此可以算出每平方米接收到的太阳能功率I0=P0/4πR02=1.35kW/m2(该数据被称为太阳常数),再由电池板的面积和转化率,可求出其发电时的电功率为P=I0Ldη=2.6×105W,由于每天只有一半时间可以发电,所以平均功率只是发电时电功率的一半即130kW。

试题详情

5.热力学第一定律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也就是说,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看又是有区别的:做功是其他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功是内能转化的量度;而热传递是内能间的转移,热量是内能转移的量度。

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ΔU,即ΔU=Q+W 这在物理学中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这个表达式中,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W取正,物体克服外力做功时W取负;当物体从外界吸热时Q取正,物体向外界放热时Q取负;ΔU为正表示物体内能增加,ΔU为负表示物体内能减小。

例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

C.0℃的冰化为0℃的水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D.100℃的水变为100℃的水汽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解:吸热后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冰融化为水或水沸腾时都需要吸热,而温度不变,这时吸热后物体内能的增加表现为分子势能的增加,所以A不正确。做功也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例如用力多次来回弯曲铁丝,弯曲点铁丝的温度会明显升高,这是做功增加了物体的内能,使温度上升,所以B不正确。冰化为水时要吸热,内能中的分子动能不变,但分子势能增加,因此内能增加,所以C不正确。水沸腾时要吸热,内能中的分子动能不变但分子势能增加,所以内能增大,D正确。

试题详情

4.物体的内能

⑴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动能叫分子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做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⑵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分子势能。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作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大。(所有势能都有同样结论: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由上面的分子力曲线可以得出:当r=r0即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不论rr0增大还是减小,分子势能都将增大。如果以分子间距离为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则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而变的图象如右。可见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变化,分子势能也变化。

⑶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体积变化时,物体内能变化

例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增大,所以物体内能也增大

B.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内能也为零

C.物体的体积减小温度不变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D.气体体积增大时气体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解:物体的机械能和内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物体的动能由物体的宏观速率决定,而物体内分子的动能由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决定。分子动能不可能为零(温度不可能达到绝对零度),而物体的动能可能为零。所以A、B不正确。物体体积减小时,分子间距离减小,但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例如将处于原长的弹簧压缩,分子势能将增大,所以C也不正确。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一定大于r0,体积增大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D正确。

试题详情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⑴分子力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②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③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

⑵引导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自己动手画F-r图象。先从横坐标r=r0开始(r0是处于平衡状态时相邻分子间的距离),分别画斥力(设为正)和引力(设为负);然后向右移,对应的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向左移,对应的斥力比引力增大得快,画出斥力、引力随r而变的图线,最后再画出合力(即分子间作用力)随r     而变的图线。

⑶分子间作用力(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而变的规律是:①r<r0时表现为斥力;②r=r0时分子力为零;③r>r0时表现为引力;④r>10r0以后,分子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记住这些规律对理解分子势能有很大的帮助。

从本质上来说,分子力是电场力的表现。因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内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分子间复杂的作用力就是由这些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也就是说分子力的本质是四种基本基本相互作用中的电磁相互作用)。

例3. 下面关于分子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铁丝很难被拉长,这一事实说明铁丝分子间存在引力

B.水很难被压缩,这一事实说明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C.将打气管的出口端封住,向下压活塞,当空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压缩,这一事实说明这时空气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D.磁铁可以吸引铁屑,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A、B正确。无论怎样压缩,气体分子间距离一定大于r0,所以气体分子间一定表现为引力。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很难再压缩不是因为分子斥力的作用,而是气体分子频繁撞击活塞产生压强的结果,应该用压强增大解释,所以C不正确。磁铁吸引铁屑是磁场力的作用,不是分子力的作用,所以D也不正确。

试题详情

2.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里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

⑴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可以很好地证明分子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关于布朗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形成条件是:只要微粒足够小。②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③观察到的是固体微粒(不是液体,不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反映的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④实验中描绘出的是某固体微粒每隔30秒的位置的连线,不是该微粒的运动轨迹

⑶为什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可以这样分析:在任何一个选定的方向上,同一时刻撞击固体微粒的液体分子个数与微粒的横截面积成正比,即与微粒的线度r的平方成正比,从而对微粒的撞击力的合力F与微粒的线度r的平方成正比;而固体微粒的质量m与微粒的体积成正比,即与微粒的线度r的立方成正比,因此其加速度a=F/mr –1,即加速度与微粒线度r成反比。所以微粒越小,运动状态的改变越快,布朗运动越明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