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18320  418328  418334  418338  418344  418346  418350  418356  418358  418364  418370  418374  418376  418380  418386  418388  418394  418398  418400  418404  418406  418410  418412  418414  418415  418416  418418  418419  418420  418422  418424  418428  418430  418434  418436  418440  418446  418448  418454  418458  418460  418464  418470  418476  418478  418484  418488  418490  418496  418500  418506  418514  447090 

(09盐城调研)下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完成5-6题。

 

5.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

A.甲.乙两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但属于不同的经济地带

B.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同一经济地带

C.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

  D.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6.对图中省份的交通和物产的表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甲.乙两省陆路交通居首位         B.丙.丁两省水路交通居首位

  C.甲.乙两省煤.木材丰富          D.丙.丁两省有色金属.粮食丰富

试题详情

(09扬州调研)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完成3-4题。

3. 有关图示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有(双选)                        (    )

A.生态环境危急程度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B.生态环境危急区的自然植被以森林与草原为主

C.人口密度大于400人以上的地区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

D.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问题最小的地区

4. 关于①②两地的正确叙述有(双选)                           (     )

A.①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肥力下降      B.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毁林开荒

C.②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D.解决②地环境问题应当退耕还草

答案  3.BC  4.CD

试题详情

(09泰州联考)下图是1986 -1996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资料来源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S        B.GPS         C.GIS         D.RS

2.下列有关图10所反映的地理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1988年-199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B.1990年以前黄河入海口以沉积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增大

C.1990年-1995年初黄河三角洲入海口以侵蚀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减小 

D.外力作用对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答案  1.D  2.A

试题详情

2009年

试题详情

28.(06上海32-39)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为7 361亿元,2004年为13 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图1  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示意图

图3  珠三角工业产值比重变化        图4  珠三角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1)珠三角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珠三角的农业属于     农业。这里多数地区农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        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答案  水田  劳动集约化(集约化)

(2)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        (单项选择) 

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势       C.发达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 

答案  B

(3)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         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

门为        工业。 

答案  劳动  轻纺

(4)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答案   CD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     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     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答案  技术(或知识)  电子电器(或高新技术)

(6)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     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 

答案  1、8 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更为明显

(7)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多项选择)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答案  AC

(8)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   

           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 

答案  湖南、云南  可充分利用周边省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可利用港澳地区的资金、信息、技术、市场 周边省区可利用珠江三角的资金、技术,还可承  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港澳地区能充分利用珠三角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市场,并进行产业转移

试题详情

26.(07重庆36)图(1)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2)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从乙省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           。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    (省名),变化率较大的省是         (省名)。 

(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甲省在耕地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4)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   (1)变化规律:由少到多。 

原因:距海越来越近,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强。 

(2)耕地总量下降  江苏  青海。 

(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乙省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退耕还草还林使耕地减少。 

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 

(4)差异:甲省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乙省为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渔业比重低。 

原因:甲省平原地形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积广;乙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试题详情

25.(08广东32)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资料一:见图一 

资料二:见图二 

资料三:见图三 

图一  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二,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答案  (1)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2)BE  (3)ABD 

(4)优势: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 

②耕作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因素: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②初春、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5)意义: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主产地)。

试题详情

(05天津36)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21-23题。 

2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22.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

A.从下游向中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23.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  21.C  22.A  23.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