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合,,若,则的值为 ( )
A. 0 B.1 C.2 D.4
43.读我国某地相关要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3分)
(1)若该地取得如图正午太阳高度时为广州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期,则该地的纬度度数为 ,试判断下面关于该地的描述最可能正确的是( )(4分)
A.N坡面为阳坡,红壤广布,适合马尾松的生长
B.图中河流在该地最可能自西向东流
C.该地的自然植被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图中河流不可能存在结冰现象
(2)简要说明说明图中河谷的形成原因。(4分)
(3)M坡最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是什么?据图概括其形成的可能原因。(5分)
4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1)说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武汉梅雨起始和终止日期。(2分)
(2)读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请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
(3)简述长江下游河流的水文特征。(3分)
41.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15分)
(1)比较②④两地气候类型(6分)
|
②地 |
④地 |
气候类型 |
|
|
特 点 |
|
|
分布规律 |
|
|
(2)在①②③④⑤五地气候中受洋流影响最明显的是 地。导致①地和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分)
(3)②地常年的盛行风向是 (填字母)(2分)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副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4)与③地比较,①地海陆间水循环活跃,表现在 、 等主要环节上。(2分)
(5)④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3分) 。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38-40题。
地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粤 |
+ + |
+ |
+ + |
+ + + + |
川 |
+ + + |
+ |
+ |
+ + + |
新 |
+ |
+ + + |
+ + + + |
|
晋 |
+ + + + |
+ + + + |
+ |
+ |
38.甲和丁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A.寒潮、酸雨 B.酸雨、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酸雨 D.土地荒漠化、寒潮
39.乙类地理现象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
A.纬度和海拔 B.纬度和土壤 C.纬度和地形 D.降水量和地形
40.三峡工程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这是因为
A.三峡水库能容纳和降解更多污染物
B.三峡水电代替火电,减少环境污染
C.库区淹没了大量污染严重的小企业
D.调节下游水量,使枯水期的水量不至于太小,从而降低水污染物的浓度
37.根据图14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中可能有终年积雪的山脉是
A.A B.B C.C D..D
图13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35-36题。
35.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A.甲为荒漠 B.丙为热带雨林
C.丁为针叶林 D.戊为荒漠
36.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
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乙分布区域年雨型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34.下列北纬20°纬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图12“北极地区图”,回答32-33题。
32.北冰洋沿岸各国纷纷对北冰洋地区进行深海探测,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有利于各国沿海滩涂的开发
B.寻找人类失落的文明
C.该区域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
33.A半岛多峡湾,其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板块活动 C.冰川侵蚀作用 D.地壳运动
读右图,回答30-31题。
30.若图所示曲线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a、b、d三处岩石年龄关系为a=c>d,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①剖面处是背斜构造 ②剖面处是向斜构造
③一般中午时d处气压略高于a处
④深夜c处常吹山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点是d点 ②若有一小溪,其流向是b流向d
③b、d的相对高度等于a、d的相对高度 ④b、d处于山脊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