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95  4103  4109  4113  4119  4121  4125  4131  4133  4139  4145  4149  4151  4155  4161  4163  4169  4173  4175  4179  4181  4185  4187  4189  4190  4191  4193  4194  4195  4197  4199  4203  4205  4209  4211  4215  4221  4223  4229  4233  4235  4239  4245  4251  4253  4259  4263  4265  4271  4275  4281  4289  447090 

22.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4分)

 

试题详情

21.第⒂段写雪夜中,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对雪或倾听,或吟唱,或描画,或弹唱,这样写有什么深刻的寓意?(4分)

 

试题详情

20.第⒁段写道:“雪落在宁静之夜,落在我们精神的家园。最深最冷的不是夜,是孤独。”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3分)

 

试题详情

19. 从文中看,乡下人和城里人对雪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隐含着作者的什么倾向?(3分)

 

试题详情

18.第⑸段中写道:“只有那一株株红梅在雪原上怒放。梅的芬芳随风飘送,那是雪的芳香。如火的梅花点燃了那片原野。雪原升腾着白色的火焰。”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试题详情

16.南极大陆顶巅冰穹A顶点为什么叫做“不可接近之极”?(2分)

 

试题详情

15.为什么可以从钻探到的冰芯中可以“解读”出数百年甚至几十万年以来的气候资料?(2分)

 

试题详情

14.为什么说南极冰穹A地区“它在科学上的意义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学观测站所无法替代的”?(4分)

 

试题详情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3分)

⑵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3分)

(三)(共10分)

中国人叩问地球“不可接近之极”

2005年1月10日凌晨,中国第二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冰盖队12名队员,登上了南极大陆顶巅的“北高点”。中国人因此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从科学考察价值来看,南极一共有4个主要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目前美国已在“南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立了迪蒙维尔站;前苏联在“南极冰点”测到了零下89℃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现在,仅剩南极冰穹A最高点,国际上过去尚未直接从地面进入该点展开过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

1992年7月,在阿根廷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会议上,确定了考察南极内陆的17个冰雪断面。其中有一条主断面,东侧从南极半岛到南极点,美国人承担这一段的考察任务;中国主动提出承担从中山站到冰穹A的断面的考察任务。

在南极考察中,从1997年1月到1999年年2月,中国共5次派出考察队,一步步深入南极内陆冰盖。

2004年10月25日,第二十一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再次奔向冰穹A。

冰穹A地区在南极地势最高,冰层最厚,其科考意义是其他任何科学观测无可替代的。

因为南极硕大无朋的亘古冰盖,如同一座蕴藏着无数历史上大气和气候宝贵信息的图书馆。而冰穹A不仅是南极冰盖冰芯钻探仅存的最后一个理想地点以及世界上雪冰现代气候环境观测、大气与气象观测独一无二的“科学观测站”,而且由于它位于臭氧洞中心位置,也是探测臭氧空洞的理想场所。

近些年来,人们发现自己的生存环境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暖冬取代了严寒;太阳黑子从臭氧空洞伸进来的杀手,更引发了人们对于皮肤癌等疑难病症的恐惧……如何应对日益凸显的环境危机,保护绿色世界不受破坏?要回答这类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找到影响环境变化的各种主要成因。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最干燥的大陆,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几千万年来,这个地球的遥远边疆常年被冰雪覆盖,冰雪平均厚度迄今已达2000米,最厚处竟达4500米。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雪一层层压缩成冰,雪花沉降过程中捕获的大气杂质,以及雪形成时当地气温等有价值的信息,被封存在冰层里的气泡之中。科学家们通过钻探冰芯等手段采集这些冰层,利用科学仪器加以精确测试,就能从中“解读”出数百年甚至几十万年以来地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数据,从而对今后气候环境变化状况作出准确预测。

冰穹A地区在南极大陆地势最高,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不仅可以由此取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资料,而且由于这里冰层最厚,储存的全球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也最为丰富。

此次将在冰穹A顶点建立临时科学观测站;未来3年将投入5亿元,为极地事业“登顶”助力。

距中山站约1200公里的冰穹A区域,年平均气温低于零下50℃,高原缺氧状况大约相当于我国青藏高原5000米海拔的地区,有“不可接近之极”之称。因此这次中国科学家向冰穹A发起的冲击,堪称人类历史上最艰难的科学考察之一。高寒、缺氧和长距离后勤支撑是本次考察面临的最大困难。

这次考察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是要为今后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做准备。

据有关方面透露,到2007年,我国计划投入5亿元人民币,用于提高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实施三大硬件改造项目。即改造极地破冰船“雪龙号”,改造南极现有的长城站和中山站以及用于极地科考的上海基地。中国极地考察在历时20年后,正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摘自2005年《人民网》,选入时有删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