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全国文综Ⅱ)读下图,回答1-2题。
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2.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 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较南方丘陵山区小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D.黄土高原上黄土抵抗侵蚀能力极低
答案 D
4.读“黄河水系示意图”与“黄河干流含沙量和水量沿线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B两条曲线中,表示流量曲线的是 ,表示含沙量曲线的是 。
(2)青铜峡至银川的一段黄河干流绕行在黄土高原的边缘,两岸附近还有一些沙漠分布,但这一段河水的含沙量
却增加很少,原因是:① ;
② 。
(3)在潼关下游的干流上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主要功能是 。
(4)下图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部分自然要素关联图”,将下列选项前面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使知识体系成立。
A.华北平原巨厚冲积层的形成 B.农业生态条件的恶化
C.植被破坏严重 D.水土流失严重
E.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F.“地上河”的形成
G.黄土土质疏松 H.降水集中,多暴雨
I.华北地壳缓慢下沉 J.渤海形状基本未变
答案 (1)A B (2)①这一段河流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支流少、来沙少
②流经宁夏平原时,地势平缓,大量泥沙沉积
(3)降洪降沙(或防洪、减淤、防凌),确保下游安全
(4)左三框为C、G、H(可互换);中间一框为E;右上框为J;右下框为F。
第2课时 荒漠化的防治
考点一 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强化专练
1.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右图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1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
(1)弱水属于 河,该河的补给主要是 ,其流量随 的
变化而变化。
(2)结合资料,分析说明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该地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源地之一。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防治该地区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答案 (1)内流河(内陆河)或季节河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气温(温度)
(2)人口剧增,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背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植被稀少。动力:风力作用显著。物质: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4)恢复自然植被或者退耕还草、还牧
考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
强化专练
2.(2009·哈师大附中月考)2008年6月17日是第1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008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防治土地退化以促进可持续农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沙漠的名称是 沙漠,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填写简称)。华北地区冬春季节经常出现的 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2)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人为原因是 。
(3)根据沙漠景观图判断风向箭头应是 ;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分析,沙丘是
在 作用下形成的,沙丘的移动是 作用的结果。
(4)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 。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1)塔克拉玛干 内蒙古 沙尘暴(或扬沙、扬尘天气)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
(3)b 风力沉积 风力搬运
(4)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地区,在强劲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
(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
命题视角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及环境问题
[例](2007·江苏地理)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 、 。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 (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
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变式演练
新华社2007年3月31日电 据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的最新监测,受蒙古反气旋和较强冷空气影响,内蒙
古中西部部分地区、宁夏北部、陕西北部等地30日出现沙尘天气,局部地区发生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受影响土地面积约68万平方千米,受影响的人口约630万。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和“亚洲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
(1)根据亚洲部分地区图,几千万年前,该地区距离海洋较近,气候温暖湿润,现在却气候干燥,试简述其原因。 (2)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燃烧矿物燃料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3)结合上述成因联系图,分析人类为防治沙尘暴的发生可采取哪些措施?
(4)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 和 地区。
(5)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 。
(6)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7)治理沙尘暴的关键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 ,为减
轻京津地区风沙的危害起到了屏障作用。
(8)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常与 (锋面)过境有关,若该锋过境时,锋前暖气
团水汽含量丰富,在我国北方又容易形成 天气。
(9)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抬升,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致使该地区气候变干。
(2)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分别是ADGCEFB。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退耕还林还牧,合理放牧;植树造林,采取工程措施等。
(4)干旱 半干旱
(5)频率加快,间隔变短,范围扩大
(6)因为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
(7)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 “三北”防护林体系
(8)冷锋 雨雪
(9)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等。
2.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 ;种草护坡 ;平整土地 ;修筑梯田 。
(2)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对该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3)梯田的修筑,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4)图中甲、乙、丙三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原因是 。
(5)图中④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
答案 (1)d b a c (2)B (3)A
(4)丙处 丙处与甲处相比,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冬季风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处与乙处相比,位
于山脊,不易积水
(5)草场退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
命题视角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区域发展
[例]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乙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下表是图甲中A--B线上某乡的有关资料
(1)根据材料一,从B至A反映出 和 地域分异规律,穿过的经济地带包
括 。
(2)根据材料二,当年降水量小于300 mm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 。当年降水
量在 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450 mm时,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 。
(3)根据材料三,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 区,耕作制度是 。
(4)根据上述材料,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协调?
答案 (1)纬(经)向 经(纬)向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2)较低(或弱,或不强) 300至450 增强 (3)半干旱 一年一熟
(4)存在的问题:①降水量少(或半干旱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或年际变化大),气候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②垦殖过度,土地贫瘠,土壤侵蚀强度大(或水土流失严重);③耕作不合理,土地收益低,土地生产力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或土地利用向恶性发展);④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减少;⑤农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水平低。协调措施:①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草;②治理水土流失;③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④调整农业结构;⑤政府支持;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⑦合理放牧;⑧(适当)移民,缓解环境压力。
变式演练
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根据以下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 、 。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 ,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的是 。
(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 。
答案 (1)土质疏松 多暴雨 耕地减少 河床淤积
(2)轮荒 开矿
(3)保塬、护坡、固沟
1.关于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深居内陆,且位于阶梯交界处 B.水土流失严重,但地质地震灾害较少
C.位于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 D.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答案 D
考点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
强化专练
18.图甲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乙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 产业,其原因主要是 。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 。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对策 |
理由 |
|
开源方面 |
|
|
节流方面 |
|
|
区际协调 |
|
答案 (1)二 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 (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
(3)见下表:
对策 |
理由 |
|
开源方面 |
开发新能源 |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商 |
节流方面 |
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 |
|
区际协调 |
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 |
第40讲 三类灾害区域的综合治理
第1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
考点一 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强化专练
17.(2008·广东地理)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资料一
资料二
资料三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二,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多选) ( )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答案 (1)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2)BE (3)ABD
(4)优势: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
②耕作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因素: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②初春、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5)意义: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主产地)。
16.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 A
(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双选) ( )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答案 CD
15.图示曲线反映了(双选) (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答案 BC
13.(2008·江苏地理)《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入选条件的有 ( )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 D
(2008·全国文综Ⅰ)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答案 B
11.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答案 C
12.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答案 D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答案 D
8.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 ( )
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 D
9.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运输量大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答案 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