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0011  420019  420025  420029  420035  420037  420041  420047  420049  420055  420061  420065  420067  420071  420077  420079  420085  420089  420091  420095  420097  420101  420103  420105  420106  420107  420109  420110  420111  420113  420115  420119  420121  420125  420127  420131  420137  420139  420145  420149  420151  420155  420161  420167  420169  420175  420179  420181  420187  420191  420197  420205  447090 

2、 教材的重点

    教材对自感现象的要求比较高,内容涉及到自感对电路电流的影响,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等内容也有要求。

(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试题详情

1、 省教学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互感和自感现象。

了解自感系数,知道自感系数的单位。

试题详情

6、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例1] 如图所示,一个闭合电路静止于磁场中,由于磁场强弱的变化,而使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场变化时,会在在空间中激发一种电场

B.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力是磁场力

C.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力是电场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C

[例2]如图所示,导体AB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将产生一个电动势,因而在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

B.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洛仑兹力有关

C.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电场力有关

D.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

解析:如图所示,当导体向右运动时,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因受向下的洛仑兹力作用向下运动,于是在棒的B端出现负电荷,而在棒的 A端显示出正电荷,所以A端电势比 B端高.棒 AB就相当于一个电源,正极在A端。

答案:AB

[例3]如图所示,两根相距为L的竖直平行金属导轨位于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导轨电阻不计,另外两根与上述光滑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的金属杆abcd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若要使cd静止不动,则ab杆应向_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作用于ab杆上的外力大小为____________

答案:向上   2mg

[例4]如图所示,A、B为大小、形状均相同且内壁光滑,但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圆管,竖直固定在相同高度.两个相同的磁性小球,同时从A、B管上端的管口无初速释放,穿过A管的小球比穿过B管的小球先落到地面.下面对于两管的描述中可能正确的是(   )

A.A管是用塑料制成的,B管是用铜制成的

B.A管是用铝制成的,B管是用胶木制成的

C.A管是用胶木制成的,B管是用塑料制成的

D.A管是用胶木制成的,B管是用铝制成的

答案:AD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教材对电动势的概念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目的是加强“通过做功研究能量”这个思想。本章关于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讨论是这一思想的延续。学习这一节时,着眼点应该放在感生电场和洛伦兹力这两点上;前者是为电磁波作准备,后者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

第六节  互感与自感

试题详情

5、学生的易错点:

对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动势产生的本质的判断及计算。

试题详情

4、教材的疑点:

感生电场的实质及动生电动势产生过程中洛伦兹力所起的作用。

试题详情

3、教材的难点:

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实质的理解。

试题详情

2、教材的重点:

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概念。

试题详情

1、省教学要求:

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由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这是按照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不同来区分的。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提出,涉及到电磁感应的本质问题,但教材对此要求不高。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变化的磁场可能产生电场,即便没有电路,感生电场依然存在,这是对电磁感应现象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试题详情

6、 教学的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例1]一平面线圈用细杆悬于P点,开始时细杆处于水平位置,释放后让它在如图1所示的匀强磁场中运动。已知线圈平面始终与纸面垂直,当线圈第一次通过位置Ⅰ和位置Ⅱ时,顺着磁场的方向看去,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分别为(   )  

 位置Ⅰ  位置Ⅱ

A.逆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B.逆时针方向 顺时针方向

C.顺时针方向 顺时针方向

D.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楞次定律是来源于实验中的探究。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前几节的实验探究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进一步学习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应该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且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变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小组的探究实验,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按照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达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证据让学生自己收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最后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

第五节  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

试题详情

5、 学生易错点

(1)楞次定律中涉及的方向较多,还需要结合变化量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学生形成判断思维有困难。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